本研究在认知构式语法视域下,采用现代汉语书面语平衡语料库和多语体口语语料库作为数据来源,探讨了学界关注较少的汉语迂回致使结构的四个问题:(1)采用构式搭配分析法来考察三个典型汉语迂回结构结果动词的使用情况,以此来解释三个结构在语义上的差异和近似之处;(2)从主观性视角出发,采用多语体分析法对典型迂回致使结构进行分析,来
本刊为连续出版物,由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张玉来教授主编。本刊敦聘戴庆厦、丁邦新、江蓝生、蒋绍愚、孙宏开、王士元等先生为学术顾问,丁邦新先生题写刊名。本刊以历史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汉藏语言比较为学术背景,立足汉语本体,注重跨语言比较,努力探寻汉语及东亚语言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汉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探索。
本书为汉语教育学术文集,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汉语教育专业课堂为探索点,提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学目标的设置应满足课程、专业和院校的实际需求,突出知识、能力和技能三个层次;教学内容应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设计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专业特色;在教学方法上应不断改进创新,控制课
本书以同源词为切入点,对广西汉语方言中的粤方言、官话、客家话、平话、湘方言、闽方言进行了研究,通过寻找不同方言间语音、词汇、语法的对应关系,对广西汉语方言中的同源词进行考证。书中探讨了广西各地汉语方言的源流关系和演变情形,有助于读者把握广西境内各方言的特点,了解汉语方言之间、汉语方言与壮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语言接触情形,
本书的编写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选择文种,突出“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职业教育特色,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进行教材整体设计。在每一个项目下,又设计了项目导航、范文选读、知识聚焦、小卡片、病文评析、知识拓展、任务演练等栏目。
本书旨在研究近十年来,我国话语研究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的趋势与路径,将在梳理话语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同时,重点探讨话语研究的文化转向,并从安全话语、经贸话语、媒体话语等领域给出实证研究与评价,助力中国突破西方学术舆论围堵。本书将帮助对话语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和相关学生理解并学习以多元文化为视角的话语理论体系,了
本书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入手,结合济南市考古研究院25年来发掘出土的相关文物,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解读,希望读者能通过一件件真实可见的文物,了解古人的文化背景,理解文物背后的成语故事,带领读者深入理解成语,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一张张高清的文物照片,则可以帮助读者直观的认识、了解各时期发掘出土的文物及标本,
本书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大华语视域下“社区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社区词词汇学意义上的区别性特征、大华语视域下同实异名词语研究的新发现、在现有语料基础上的用于对比研究的“社区词”之“社区”划分、分区对比发现的各社区特色、根据各区社区词特点对社区的分级(排序)。本书以共时的“词”的视角与“社区”的视角对大华语社区词的词典语
本书以优秀的古文选本《古文观止》为底本进行译注,其选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共收录两百二二十二篇古文。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集大成者,《古文观止》的选文整体上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基本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
本书从语言文学的角度追根溯源,诠释其来龙去脉和丰富内涵。作者自述整理东阳方言的意义如下:一为适应生产事业之需要;二为满足写作之需要;三为使当地人士明其语言之本源;四为使寄寓之客通晓兹土之方言,从而利于融洽客主之情:五为通训诂、助阅读:六为通词语、利教学;七为积累资料,以利于语言学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