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九个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中药学概述,包括中药、中药学概念,中药起源和发展,中药产地与采集等。第二章中药种植栽培技术,包括土地选择、选种育苗、移栽、间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步骤。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包括目的、要求、采收方法、经验、原则、注意事项及存在问题等。第四章中药炮制技术,为从古至今的经验和技术总
本书首先讨论了药证的概念、源流、类型,从病因与病机两方面分析了中药治疗疾病的核心机理,并以六经辨证为核心,分析了每一经主要病症的特征,进一步详细讲述了每一经代表药物的特征性药证,同时列举相关方剂为证,从而将中的药功能主治特点与中医理论有机结合,实现医与药的内在统一。全书以发热为例,分析了不同经发热的证候特征以及其治疗的
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技术、常规分离技术以及色谱分离技术,天然药物中各类型化学成分如糖苷类、黄酮类、蒽醌类、苯丙素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萜类和挥发油等的结构特点、结构类型、提取分离及检识方法与技术等。本教材每个章节通过“学习目标”和“知识导图”作引领,穿插了“拓展链接”“课堂互动”“边学边练
新疆的药材资源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从药用植物到药用动物,再到药用矿物,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这些药材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新疆各族人民长期医疗实践的智慧结晶。新疆地区广泛使用的植物药材,如一枝蒿、阿育魏实、对叶大戟、驱虫斑鸠菊、香青兰等,在新疆的医药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通过通俗化的语言和图片,向读者介绍了
药酒是一种加入中药的酒。不仅疗效好,而且稳定性好、配制方便、便于储存等多种优势,内服、外用均宜,对急症、久病皆有效,特别是对一些顽疾难症其疗效更为显著,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欢迎,被广泛应用于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等各个方面,已成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关药酒的配方、制作、应用方法等记载十分零乱
该书为明代梅得春编集。梅氏为幕僚而兼通医药,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撰成此书。其书3卷,共收药560味,分12部。梅氏谓该书可“统会杏林百氏之元”(元者,善之长),故以“会元”名书。该书早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成书,且李时珍未能见到此书,故其书设立药条,非同《本草纲目》以药物基原(种)为条目,而是以处方药名立条,如熟
本书是全国技工院校医药类专业教材之一,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本套教材共计41种,主要供技工院校、高级技工院校及技师学院医药类及相关专业选用,预计2022—2023年陆续出版。本套教材定位清晰,特点鲜明,体现在以下方面:立足教改,适应发展;强化技能,对接岗位;优化模块,易教易学。同时,针对教材中的教学重
本书重点介绍了有药用文献记载的“中药非药用部位”及“非药用资源”,从来源、性状、主要产地、性味归经、药理研究、毒理研究、注意事项、古籍记载、现代应用、不良反应、贮藏等方面详细介绍“非药用部位”的药用历史、药用特点、现代研究及应用等内容,旨在为充分利用各种中药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为中药非药用部位变废为宝、重新利用提供技术支
本书以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枸杞为研究对象,从宁夏枸杞产品质量、枸杞产品产地识别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矿物元素技术在不同尺度枸杞产地识别中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采样茬次不影响枸杞产地溯源;基于矿物元素可有效识别采样区域明晰的小尺度产区,但对于产地距离较近的产区,单纯采用矿物元素技术对宁夏各产区枸杞判别精度不高,而
本书共收集郭生白教授处方手迹1002张,根据来源分为三类:778张手写处方来自郭老长子郭知理先生的收藏;43张处方来自郭老次女郭丽女士收藏的郭老于首都师范大学校医院工作时的医案;其余181张来自大医传承中展示的手写处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