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居泰山之阳,是儒学的发源地;齐居泰山之阴,稷下学宫滋育并形成了精气学说。齐鲁大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特点鲜明的齐鲁地域性医学。全书共分三部分:一是概论,全面论述了齐鲁医学与文化的概念、渊流和特点。二是齐鲁地域文化与医学,从扁鹊和齐派医学、儒医文化、稷下学宫、汉画像石、齐鲁民俗、齐鲁文学作品、齐鲁道地药材等几个方面
本书分四章,内容包括:中医思维学概论、中医理论思维模式、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中医思维综合实训。
本书由青岛大学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全国各高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领域的专家编写,由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陈香美院士主审。作为全国高等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使用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常用的经典医学实验技术、动物实验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然后分别介绍了中药炮制、中药提纯、中药分析、中药组方、针灸等技术,以及现
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张仲景学术思想,使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支持下,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组织国内10余所中医药院校知名专家编著《张仲景学术思想概论》一书,力图从整体上总结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包括病因学、发病学、治疗学,如病因与发病、病机、治则、治法、诊断、方药、内、外、妇、儿、急症
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5号)中指出:“改革中医药课程体系:推进中医药课程内容整合与优化,构建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经典课程为根基,以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2019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
本丛书的编写成员是由卫生管理领域长江学者方鹏骞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该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于我国健康政策与管理的各领域研究,众多成果为我国的卫生事业改革提供了客观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从楼英的时代背景、生平事略和学术思想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下篇为各论,立足楼英《医学纲目》等主要著作,深入探讨其在内科病、妇科病、儿科病、伤寒病和针灸五个方面的临证应用。
本书共七章二十五节,用“中医整体系统论、中医运动变化论、中医天地事物多维论、中医取法自然论、中医人体正气中心论”五个分论,论证中医的人体生命哲学属性;确立“中医是人体生命哲学、唯物辩证哲学与医疗实践完美结合的一门人体生命哲理医学”的学说地位。
中医医文化自信,是基于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刻认同以及对中医药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是对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具有坚定的信念,同时也是对中医药的优势和不足有着正确和理性的认识。《坚定中医文化自信》分五部分。“充分认知”部分通过中医药历史、哲学基础、特色优势与中西医文化比较等层面理清中医文化内涵;“价值肯定”部分从国家宏观层面论
本书回顾古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整理归纳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上药物的输入与中药的输出和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内容包括:古丝绸之路上的中医药之旅、古丝绸之路与药物输出、中医药输出的影响、古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对中医药理论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