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展开的“身体叙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差异。在“青花”这一部分的描绘中,幽静庭院,溪流竹筏,青花衣饰,婀娜多姿的人物,与环境相映,融为一体,尽显清雅婉约之风,深得中国传统美学之神韵。其间也有光影效果强烈者,呈现一种别样的美,给人新的视觉体验。
本书记录的就是这一段历程--他1944年8月10日从雅安出发,9月15日结束考察,共历时36天。与上一次考察相比,1944年的茶马贾道呈现了新的面貌。这些用影像记录的历史为抗战期间大后方的经济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展现了抗日战争烽火硝烟中,有识之士以自己的方式投身全民族抗战的家国情怀。本书是第
这是一本摄影画集(以图片为主,少量文字),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山、水、人(守护者)1.高黎贡山在季节的变换里彰显隽永魅力。春风过处,草木葱茏,山花烂漫,宛若一座上帝的花园。夏雾弥漫,芳树挂绫,如梦如幻,迷离若蓬莱胜景。秋风入林,霜汁淡抹,层林尽染,舒展成天地间的绝美画卷。北风吹拂,雪花漫舞,山顶晶莹,嫁接出一片北国
一本摄影随笔,作者镜头摄入的美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水墨烟雨的诗意九寨沟、行走武当山,洪湖观日落日出、紫微山下听溪响蝉鸣等等,用相机拍摄美景,用笔墨记录旅程,用神态各异的画面传达内心情怀。画册记录了作者的生活历程、人生梦想、生命价值,有温度,有希望,有未来。字里行间,有感而发,每一个故事、每一幅图片都充满对生命的希望,促
本书精选作者拍摄的数十种鸟类野外活动的影像,其中既有体形较大的白鹭、白鹇、苍鹭、白颈长尾雉、褐马鸡、红腹锦鸡,也有小型鸟类如蜂鸟、黑颏凤鹛、白眉姬鹟、绣眼鸟;有以草叶花蜜为食的庭院常见鸟类,也有食肉的猛禽,等等,各具特色,姿态多端。作者摄影十余年,喜爱原生态之景象,深入生活、深入自然,将镜头对准或飞翔,或栖息,或觅食,
本书14册,内容包括:河洛窑洞图考、一座棉纺城的变迁记忆、观看与再现、镜像心生、岁月如歌、与影相随三十载、第三只眼、记忆与幻象、物华心语、外套、芜海纪、世态多棱镜、地标中国、河洛窑洞图考。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最南端,是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至今仍在运营。主要航线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过绍兴市上虞区后,进入余姚市境内。与浙东运河西端及京杭运河基本由人工挖掘不同,浙东运河余姚段充分利用了姚江这条天然河道以及平原水网,将天然河道与人工河道相互结合,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创的运河水网,堪称“天工人
本书内容包括:概述;老屋;旧物;人与土地;外婆和她的邻舍;告别;忆述;尾声;后记。
本书以“象山是什么”为主线,按“万象山海”到“人山人海”的脉络贯穿象山北纬30°最美海岸线,以图片形式打开“海山仙子国”的惊艳画卷。本书是海上“两山”实践地——象山摄影工作坊活动摄影作品的集结展示,通过多位摄影师的镜头聚焦象山,用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影像展示象山独具风情的自然风光,借一段段生动的人物造影诠释象山人民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