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昱所*的《未完成的审美现代性(新时期文论审美问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以新时期文论关于审美问题的研究为线索,对于“文革”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新时期之初,随着审美现代性进程的重新启动,艺术工具论受到广泛质疑和批判,审美开始摆脱狭隘政治的附庸而走向独立;与此同时,以现实主义和
《刘辰翁文学评点寻绎》拟将刘辰翁置于宋末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以文学评点为中心,对刘辰翁之评点进行全方位与多角度的审视和考察,力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完善和创新,获得对刘辰翁评点的全面认识,对他在文学批评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做出准确科学的评价。
本丛书从诸子百家经典和历代文学作品选录了580余篇选文,按读者的年龄层次及兴趣特点分别编入幼儿篇、小学篇、中学篇、大学篇、壮岁篇、晚晴篇,共6种8册。本册为晚晴篇,分“进德修业”“含英咀华”两部分。“进德修业”部分收录诸子百家经典中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方面的论述,以言简意赅的格言式语句为主共50余则。主题有尊师敬长感恩孝
《文艺评论文选(2014年度)》是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发起的“文艺评论工程项目”丛书之一。本丛书是为了集中展现我国当代文艺评论家的最新成果。全书选取的均为当代文艺评论家在2014年内发表的评论文章中最佳作品,反映了2014年度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的最新视点及研究焦点。
《中青年文艺评论文选(2014年度)》是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发起的“文艺评论工程项目”丛书之一。为了切实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建设,从2005年起开始,中国文联先后在安徽合肥、河南郑州、辽宁葫芦岛、青海西宁、天津、宁夏银川、广西南宁成功举办了七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此文选集中展示中青
本书以浅近的语言,全面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思潮、流派,重点分析了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借此读者既可以领略大量经典文学作品的精髓,也能知晓千百年来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变迁。
《励耘学刊(文学卷2015年第1辑总第21辑)》收录了国内外具有原创性的汉语言文学论著,收录了国内外学者对文学史、文化名家、文化现象和文学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新出著作的介绍文章,旨在交流学术信息,展示学术精品,推动我国文学的发展。
钟书林所*的《隐士的深度--陶渊明新探》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书稿立足文本,对陶渊明研究的重要领域及一些重要问题作了认真梳理、分析和概括,结论平实可信。对陶渊明的服药与养生的论述比较新颖,弥补了前人在此方面研究的空白。陶渊明新的历史观和汲冢《竹书纪年》属于学界很少注意的方面,本书对此论述很有新意,可引起学界进一
董家平编著的《三曹醇疵》较全面地评价了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一生行藏和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所作诗文。本书釆用微观研究的方法,考证和分析了三曹某事的前因后果或某篇诗文的内容特色。每章研究一个专题,几章形成一个整体,研究完一个人物。作者坚持严谨治学的态度,在史书和文集中寻找依据,具有言之有据的特点,加之研究深入,分析透彻
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以帝王之尊相号召,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等云集响应,开创了以建安风骨而彪炳史册的文学新局面。曹操、曹丕、曹植的诗,王粲、徐幹的赋,孔融、陈琳、阮瑀的文章……都是这个时期*为辉煌壮丽的篇章。《建安文学史话》融文学性、故事性、趣味性为一体,向读者展示了建安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总体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