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绪论:先秦韵文体及其生成机制:汉魏诗体生成的历史根基》《上编:汉代诗歌体式生成与流变研究》《中编:魏晋诗歌体式建构与流变研究》《下编:南北朝乐府诗的体式建构与流变研究》3部分12章构成。该书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体式形态、生成机制、建构过程及流变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是目前所见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体式研究最系统
本书是一部诗歌评论集,收录文艺评论“大咖”评论许峰诗歌的文章,分为“论道”“论艺”“论情”三个部分。书中的这些评论文章从诗歌立意、意境、风格、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经历等方面对许峰的诗歌进行了全面的评析,总结了其诗歌的特色,对诗歌创作和读者欣赏诗歌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与作用。
本书收录《人间词话》通行本64则,配有概览式导读及精当的译文和详尽的注释,对全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图书版式疏朗大方,便于读者阅读学习。本书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是中国近代颇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
本书为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编辑的戏曲研究论文丛书。《戏曲研究》以戏曲史、戏曲理论研究为核心内容,是国内戏曲研究领域的权威学术出版物。本辑共收录最新戏曲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包括戏曲史研究、当代戏曲、深度访谈、元代戏曲文化研究专题等几个板块,涉及戏曲文献、文物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戏曲史的考证,对戏
本书以岭南赋话文献汇编整理为基础,进而将岭南赋话作为对象来进行深入的研究,立足赋学批评形态,以紧扣岭南赋话文献,借鉴诗话、文话、词话等的理论和方法,激发中国古代文论传统潜力和现实活力,增强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力和独特价值的学理高度设计。本选题的出版,将从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史地方志等维度系统探究岭南赋话文学建构的实践路径
本书收集了作者20余年学术研究的精品论文28篇,包含诗学、剧学、乐学、文化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反映了作者问学的历程,显示出中山大学戏曲研究的传承脉络以及国内戏曲研究的最新成果。诗学编包括《乐府起源新考》《魏晋南北朝琴曲歌辞辑考》等论文,《乐学编》包括《汉唐鼓吹制度沿革考》《老胡文康乐的东传与改编》等论文,《文化
本书收录的主要作家以大连藉作家为主,也有客居大连对大连文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外地人士。评述的作品发表时间止于1945年。以发表在大连本地报刊的作品为主,兼有主要作家在外地刊物发表的代表性作品;为兼顾评述小说类型的全面性,选录部分类型的作品。全书分为四部分:大连近代小说发展述要、重要作家研究、作品评介和作品存目,力图反映
本书受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中对于历史时间的理论影响,以“熙丰时期”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北宋诗坛的整体状况这一“团体史”,以及其中的诗歌群体、重要诗人的发展变化这些诗歌领域的“事件史”。熙丰时期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为代表在仁宗后期、英宗朝步入文坛的人才,开始占据主流地位,他们都进入了
本书是当代知名散文家、诗美学研究专家李元洛的著作,其中精选震古烁今之诗词名篇,贴合每一日的节气时令风俗,内容经典、主题多元,涵盖山水之趣、田园杂兴、思乡念旧、怀古伤今、赠友送别、修身养性等,充分让读者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本书是对《元曲三百首》一书的译注评,经作者毕宝魁教授和尹博教授数十年对元曲的研究,最终成文。全书在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原曲、注释、译文、评析几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