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家的话是否代表了权威?哲学究竟是什么?面对生态威胁,我们应该怎么办? 本书记录了法国哲学大师布鲁诺·拉图尔生前的最后一次访谈。通过与记者尼古拉·张的对谈,拉图尔回顾和反思了其长达50年的思想历程。在书中,拉图尔从改变世界谈到现代性的终结,从盖娅入侵谈到着陆何处,
本书以“图文一体”的理念诠释七十二候的内涵:通过原创的七十二候图,呈现七十二候中各个候应的真实场景;通过科学诗意的文字,诠释各个候应的内在含义。
本书以“图文一体”的理念诠释七十二候的丰富内涵:通过原创的七十二候图,呈现七十二候中各个候应的真实场景;通过科学诗意的文字,诠释各个候应的内在含义。书中的七十二候图,绘制过程用时2年,绘制的72候图,绘制过程用时2年,每张图的细节都经过严谨科学考证,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后进行绘制,在呈现节气更替中大自然生命力的同时保
本书为竺可桢的气象学科普小品文集,收录《大自然的语言》《说云》《物候学》等多篇经典作品,内容涉及物候学、气象学、地理学以及科学史等众多领域,揭开四季变换的奥秘。
本书内容讲述:工业文明代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进步。但是,工业革命后建立的传统工业化模式,由于以物质财富生产和消费为核心,体现为“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损耗、高碳排放”特征,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的同时,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很大程度上相互冲突,带来了全球性资源环境危机,是一个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现有关于发展的一整套理论、模
本书阐述了共生关系的起源,共生关系以哪些不同的强度呈现,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好处。书中的插画展示了共生关系的形态。具体包括:广袤田野上的狍子和大雁、人类和狗、乌鸦与狼群、野猪与松露、花朵与昆虫、西番莲等。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相结合,深刻发掘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的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历史观、生态文明观、生态民主观及其实践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动人的生存、人的发展、人的解放等方面的人学意蕴,力图揭示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屏障区。生态本底差,加之人类活动和资源开发,使黄土高原面临着生态退化的风险。本书基于生态模型、空间分析工具及多源数据融合,对黄土高原1975年以来,尤其是退耕还林前后,泥沙截持、产水服务、水源涵养、NPP固碳、粮食生产等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对不同生态系
本书内容涵盖四大部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生态学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生态统计中的独特方法。书中穿插了大量的生态学研究实例,并通过丰富有趣的脚注为读者拓展了统计理论的发展史、名人名家轶事乃至哲学思辨等背景知识,大大增加了可读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统计、生态统计、生物信息等专业高年级本
本书对会同杉木林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究内容,长期观测与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野外观测场及实验设施做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