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古通今典藏丛书”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旨在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量级古籍整理丛书,精选极具文献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的古籍善本,以影印形式展现古籍原貌。具体书目如下:1.《笔史》2.《墨史》3.《纸谱》4.《砚史》5.《琴史》6.《棋经》7.《书品》8.《古画品录》9.《茶经》10.《毛诗》11.《尚书》1
本书全称《东莱左氏博议》,共25卷,是吕祖谦所撰写的《左传》研究著作。该书针对《左传》所载的治乱得失之迹,分篇评议,共168篇。每篇立有标题,题下以小字引录有关传文,其余是作者的议论,旨在阐明人伦事理,其文字明哲辩证,宏博恣肆。该书不仅在当时被作为教材使用,而且流传了800多年,至今仍对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郑晨曦先生
本书是天津市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春秋》类出土文献综合研究”(TJYY21-008)基金项目。全书首先对属于《春秋》类出土文献的篇目进行全面梳理,随后按国别分类,以《春秋》编年列序,依次对晋国、楚国、鲁国、宋国、吴国、齐国、越国、秦国、卫国、郑国、燕国出土文献进行综合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出土文献概要介绍
本书为“广西全民阅读基本书目”品种之一。该书目旨在为民族地区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国语》是关于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
本书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当时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以及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这部编年体史书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本书以尊重原著、呈现原著为准则,对原著作了精选和精辟而又通俗的注释和译文,又增
本书主要以通俗的语言,介绍《周礼》《仪礼》和《礼记》三部典籍。《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略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国家大典,也有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的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仪礼》共十七篇,记载
本书以齐鲁书社于2009年出版的“齐鲁文化经典文库”之一种《尚书注训》为基础,对目前通行本《尚书》篇目(存世)进行了重新梳理,每一篇均由“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组成。其中,“题解”是对篇题进行精准把握;“注释”和“译文”是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释和准确的翻译。以褪掉消解《尚书》素来之佶屈聱牙、难以阅览,而力求
本书是一部历史类图书。历史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藏着深刻的智慧,但历史现象纷繁复杂,普通读者很难把握其全貌。本书《历史之教训》选取了若干经典的历史案例,既有横向的解读,又有纵向的剖析,横纵巧妙结合,像一张疏密有致的网络,将中国古代历史的精华渐次呈现。借助作者宏阔的视野和敏锐的观察,我们便能洞悉历史真相,以史为鉴,过好当
此书于宁宗开禧中与《春秋传》《春秋谳》同刻于南剑州。元代程端学作《春秋三传辨疑》,多引其说,则当时犹有传本。自明代以来,诸家皆不著录,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但《永乐大典》却独录其文,被《四库》馆臣辑出,经检校排比缀补,尚可得原书十分之八九,是为今本。原书前有统论,其后乃列十二公,逐条诠叙而不录经文,《四库》馆臣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