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带有“神性”的人物、动物、传说等为基本内容,从各类古籍文献中搜罗汇編,通过考订、编纂,总数有约6000条。以辞条的方式呈现,并有拼音和笔画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独特的山水地貌,孕育了湖口特色的古代文化。湖口县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和省文化厅命名的戏曲之乡,青阳腔、黄梅戏等七个地方剧种的创作和演出遍及城乡;同时,湖口又是国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在漫长的岁月磨练中,湖口手工业产品和工艺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湖口草龙,起源于
本书是国内学术界首次从认知神话学视角系统探讨古希腊神话宇宙论的专著。全书从神话观、人观、帝国意识形态、文化他者、英雄、城邦、异象、灾难、彼世、妖怪、人神沟通媒介等不同层面,对希腊神话中的宇宙论进行深入而系统的阐释,意在探寻古希腊人关于其在宇宙中地位的神话式思考,为认知范畴的神话学研究。
本书对安多地区文昌神与二郎神造像艺术特征进行梳理,在“多民族文化认同”的视域下,以艺术学为切入点,在人类学、民族学的语境范畴中,重点分析这一地区文昌神与二郎神造像“多元化”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以及对外展示的表象,总结古代中国多民族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相互认同的对话方式,一方面以艺术图像佐证在中国“民族融合”进程中,各民族
本选题是一部国内原创的历史社科选题。作者以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为准则,从历法、农业生产等角度,带我们重新理解上古神话背后的原型和本源,比如“月亮上为什么会有兔子?”“刑天的原型是什么?”“女娲补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等等问题。书中有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如提出“夸父”的原型其实是一棵大树,而“夸父逐日”神话的背后,其实
本书以认知符号学的隐喻理论分析地下考古和地上材料,并以星图模拟辅证,克服以往动物符号研究中“死抠字面意义”和“漫无边际联想”的两难,从天人合一中厘清史前天文学发展和社会文化机制以及两者之间逐渐拓宽的边界,前者朝向实证科学,后者朝向人文哲学。已有研究表明,约10000年前,南稻北粟开启中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以天文历法为知
本书分析了有关俄狄浦斯的民间传说及其故事的各种变体,从最早的古希腊到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直到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成为俄狄浦斯神话的共同文本。
本书主要介绍了希腊神话中首屈一指的希腊英雄佩耳修斯。文中首先介绍了他的家族传奇故事,其次他的神话事迹主要是斩杀两个象征性的怪物。第一个怪物是神秘又可怕的美杜莎。在赫耳墨斯和雅典娜的帮助下,佩耳修斯割下戈尔工三姐妹中美杜莎的头。第二个怪物是个强大无比的海怪,目的是解救落入海怪之手的美丽公主安德洛墨达。本书探讨了在艺术及文
本书集中探讨欧洲史前期的女神、男神形象以及史前宗教,关注活着的女神,考察前印欧文化遗存和印欧文化的存续发展,以及从中派生的民间信仰和民间神话,辨析其中的女神、男神、仙女、女巫和鬼怪形象,揭示女神崇拜文化基因在文明史中的遗存形式和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