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史料影印本,是“黄河国家治理文献集成”丛书第86册,系民国卷分册,收录《黄河志(第三篇水文工程)》。《黄河志(第三篇水文工程)》共4卷,设水文、河道、灌溉、垦殖、航运、防溢、护岸、引导、挑浚、分流、蓄水、堵决、官制、修防14章,另附水文图表等。本书对水文站网建设、水文测验、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监测与管理、重大水文
本书为史料影印本,是“黄河国家治理文献集成”丛书第69册,系民国卷分册,收录《豫河志》1—4卷。《豫河志》是一部记录河南省境内黄河(及沁河)水利工程的专志,共28卷,包括图1卷、源流3卷、工程9卷、经费9卷、祀典3卷、职员3卷,约29万字。本书除源流部分征引《禹贡》等史籍外,其余部分则断代为书,记述了清顺治元年至宣统三
本书为“黄河国家治理文献集成”丛书第83册,系民国卷分册,收录《黄河之河性》。《黄河之河性》分总论、雨量、水位、流量、泥沙、河床、水灾之性质及民国二十二年大水灾之成因、结论8章,详细分析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流域范围、地理环境、支流水系分布等)、水文特性、泥沙情况及其影响、河道变迁历史以及黄河治理理论与方法等内容。
本书为史料影印本,是“黄河国家治理文献集成”丛书第85册,系民国卷分册,收录《黄河志(第一篇气象)》《黄河志(第二篇地质志略)》。《黄河志(第一篇气象)》记录了黄河流域的气象情况。该篇的总论部分介绍了黄河流域的地理概况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分论部分记录雨量、温度、湿度、云量等数据,最后论述了气象与水文、生态的关系。《黄河志
本书为史料影印本,是“黄河国家治理文献集成”丛书第88册,系民国卷分册,收录《河工图谱》和《古今治河图说》。《河工图谱》收集了新旧河工堤、埝、埽、坝、护岸及主要实例图谱161幅。《古今治河图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明扼要地讲述了黄河河变症结及施治方略。全书包括11章,第一章为概论,第二章记述了《尚书》中关于禹河形成的论述
本书为“黄河国家治理文献集成”丛书第74册,系民国卷分册,收录《调查河套报告书》。本次辑录将其分为2册。本书为下册。1919年,冯际隆率团勘察河套情况。冯际隆将沿途所见整理成文并配以图表。督办运河工程总局编辑处以冯际隆所写内容为主体,于1923年编辑出版《调查河套报告书》。其主要内容有潘复呈报大总统的勘测河套报告、调查
本书为史料影印本,是“黄河国家治理文献集成”丛书第70册,系民国卷分册,收录《豫河志》5—8卷。《豫河志》是一部记录河南省境内黄河(及沁河)水利工程的专志,共28卷,包括图1卷、源流3卷、工程9卷、经费9卷、祀典3卷、职员3卷,约29万字。本书除源流部分征引《禹贡》等史籍外,其余部分则断代为书,记述了清顺治元年至宣统三
本书是全国二级造价工程师(上海市水利工程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参考用书,依据现行水利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计价文件、相关规程规范等进行编写。全书由基础知识篇、造价构成篇、计量计价篇构成,系统阐述了水文、工程地质、水利工程建筑材料、主要机电和金属结构设备、常用施工机械类型及应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等基础知识,概述了水利工程造
本书是针对中小型水电站的较为系统、全面介绍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实践案例分享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的书籍,旨在为中小型水电站的智能监控、状态检修、智慧安全、经济调度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本书分为6章,介绍了中小型水电站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中小型水电站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数字技术在中小型水电站的应用、中小型水电站数字化转型的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压力隧洞承受的内水压力高、沿线地质条件复杂,使得本工程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无论在设计还是施工方面均存在前所未有的特点。为验证结构设计计算假定、参数选用合理性和结果安全可靠性,实现高质量优化设计;为积累隧洞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施工经验,改进完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本书开展了隧洞预应力混凝土衬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