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问题篇、方法篇、实践篇三个部分,系统介绍了厂网河城一体化流域治理规划方法。问题篇从流域一体化治理视角,分析了流域治理各相关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梳理了传统治理方法及存在问题。方法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提出了流域治理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建立了厂网河城一体化流域治理规划框架,阐述了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的规
20世纪70年代,黄河断流现象频发,“八七”分水方案应运而生,在我国水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方案专门为冲沙留出了约为黄河总水量三分之一的水量,将其余水量分配给了黄河供水区内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方案实行至今近40年,黄河断流问题早已解决,但黄河所带来的挑战远未终结,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难题仍待破解。如何在全河治
本书稿是国内第一本关于雷州青年运河建库开河亲历者口述历史的书籍。作者从寻访到的数以百计的建库开河亲历者中精心挑选了32位,通过漫谈式的对话帮助亲历者回忆建库开河期间的经历、见闻、感受,其中侧重对亲历者思想动态、心理感受、遣派抽调、起居饮食、立功争先、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回忆。对其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记忆模糊、失
本书为河南黄河治理发展研究史,全面记录黄河河南段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过程,系统介绍历代治河的艰辛过程和重要成就。全书以时间顺序和重大事件为主要脉络,从全新的、宏观的维度和视角看待河南黄河治理,从流域角度写河南黄河,深度论述黄河与河南的密切关系,深入探讨河南黄河在流域和河南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突
本书把嬗变的黄河和地标黄河口,放在大文化的背景下,用客观的事实与理性地思考去辩析,去追寻,去讲述,去撰写,尤其是在对待过去一些重大事件上,崔光尊重历史但不拘泥于传统的条条框框,用辩证思维的方式,灵动创新的笔法,引导读者独立去思考。作者在叙述这些事件时明显侧重于事件本身的客观属性,并未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读者。当然,博大的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各地人民群众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大、中、小不计其数。本文献集精选黄河流域的五大水利工程人民胜利渠、刘家峡水电站、三门峡水利发电工程、引洮工程、引大入秦工程的建设资料,内容涵盖工程修建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宣传与组织、群众团结协作、国际援助等方面,资料来源主要
以河流关系研究为切入点,有助于深化对典型区域人地关系问题的认识。京杭运河穿越了多个纬度带和季风气候带,沟通了中国的五大水系,运河与各大水系的关系制约着漕运进程,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黄运关系。本书以明清时期为研究时段,以“黄运冲突区”为研究区域,综合利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气候水文条件下的黄运关系实况及其对运河漕运
本书介绍绿色生态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实践。在多个地区的河道治理工程中,通过综合运用生态治理理念,使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绿色生态理念在河道治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河道治理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恢复,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质量。
2024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为系统分析2024年长江流域水雨情和汛情特点,总结2024年长江防汛抗洪工作经验,反映2024年长江防汛抗洪工作成效,编撰此书。长江流域强降雨过程多、历时长,台风“格美”搅动风云,3次编号洪水接踵而至,多条支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险情灾情不时侵扰各地。《2024年长江流域洪水防御》
本书针对水利部组织制定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SL/T534-2023)进行解读,从规范标准制定的背景、结构和特点,标准实施的作用和意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调查、建设布局、防治措施、管护以及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主要有:第一部分概述包括标准制定的背景、标准结构和特点、标准实施的作用和意义;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