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庆祝北京大学考古百年新中国考古专业教育七十年而编辑的学术论文集。全书共收录学术论文43篇,内容涵盖旧石器、新石器、夏商周和历史时期考古,也涉及佛教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建筑考古、博物馆学和考古学史等领域,整体上反映了当前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和不同领域关注的前沿问题。
本书在以金沙遗址出土的实际文物为基本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翔实的古今典籍之史料,辅以大量精美文物图片,向读者揭示介绍了金沙古蜀文明的真实面容和文化风貌。本书叙述手法通俗易懂,却也引经据典,作者利用已有的学术成果加以自己的思考而作出独具其思想的推论,这使得本书也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总之,本书兼具科普性与学术性,在向读者普及以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著名经典,被誉为万经之宗诸经之王。《晋祠华严石经》是以则天女皇组织中外多国大翻译家和硕学高僧于证圣元年三月至圣历二年十月(695-699)译成的八十卷本为底本刻成的石经,接近译文原貌,有着极高的艺术、文物、书法、佛学价值。本次整理出版,识读、录校了石经全文,系统编制了现存石经目录和石经异体
关中平原,骊山北麓。70万人,耗时38年营建秦帝陵。这是一座陵墓:巨大封土,九层高台,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是一个帝国:墙垣纵横,道路交通,水银江河,奇珍异宝,以及严阵以待的兵马俑军团。这也是考古现场:航空遥感、科技物探应用其中,拼接甲胄秦俑,复原始皇容貌,几代考古人接续努力。这里封存着一个震惊世界的地下秦朝,还有更多
本书以作者自述的方式带领我们逆时光长河而上,走进敦煌这一举世无双的艺术天地。敦煌艺术历经中国10个朝代1000多年连绵不断的发展,特别在唐宋时期圆融、飞跃的状态,奠定了汉民族艺术审美体系的成熟自信、博大包容。敦煌壁画之中,线与色的流光溢彩;敦煌雕塑与建筑,空中妙有的艺术塑造。透过它们的璀璨光芒,可以清晰地看见中国各个朝
邹衡先生的长篇学术论文《试论夏文化》首次全面系统论证了“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学术观点,是夏文化探索的重要里程碑,开创了夏代历史研究和夏文化考古研究的新局面,奠定了二里头遗址是夏都的历史地位。《稽古夏朝:解读〈试论夏文化〉》将学术经典《试论夏文化》还原至夏文化探索的考古学史研究背景之中,全面、深入、细致地论述“二里头文
西丰西岔沟—西汉时期东北民族墓地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文物精粹:铜器卷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共三十卷,本书是第十八卷。此套书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资料来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号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可能地解决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一百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本书收录
佛教沿陆路丝路传入中原内地。固原作为西北陆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镇,其佛教的发展历程与丝绸之路的兴衰有高度的一致性。固原地区丰富的佛教石窟寺、考古资料和文化遗迹就是最好的证据。书稿主要研究范围集中在固原地区的佛教与石窟寺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固原地区的佛教发展史、固原地区的佛教文化,通过与同时期周边佛教石窟寺的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