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共3册,分别为永乐宫、法海寺、敦煌壁画。此三处壁画是中国寺观壁画中的精华,其代表作品更是白描粉本范画中的经典作品,广受业界人士推崇。读者在初学国画时理应从白描摹写入门,学习掌握用线技巧并融会贯通,学为所用,这是国画学习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丛书为了让广大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该壁画的造型之准确,线条之精准,领略白描之美
本书系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体育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结项成果之一。本书作者在广泛调研中国华南地区古代体育文物及考察相关遗迹的基础上,从原始体育、古代游戏与娱乐、博弈文化、传统武术和竞技体育五个方面,通过大量文字及150余幅文物图片,翔实地记述了华南地区古代踏舞、投壶、六博、武术、角抵等体育项目
为切实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文物局携手中国联通、清华同衡规划设计公司共同针对革命文物服务党史学习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及案例收集。本书通过100个红色纪念馆、革命旧址的全国游客大数据分析及1340个纪念馆的行业信息统计结
东汉永寿四年(158年)七月,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带领秦人孟伯山等6人,在今拜城黑英山乡喀拉塔格山博孜克日格沟修亭,完工后在旁边的石壁上刻下8行共108字,记录他们作亭之事,所刻即“刘平国刻石”。本书为“刘平国刻石与西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与会者论文三十余篇,学者们围绕着“刘平国刻石”及相关问题、西域文献与西域历史
本书在全面收集和梳理历年考古发掘出土的史前至夏代漆器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科技检测分析结果,对中华文明早期漆器进行考古学综合研究。本书首先按照出土遗迹单位梳理出土漆器,继而对这些出土漆器进行类型学分析和组合分期,以及生产工艺(包括制胎、髹漆与装饰等)、流播与器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以探究特定时期内漆器在物质文化和工
本书作者作为二里头考古发掘队队长,从事二里头考古发掘二十多年。本书稿收录了许宏先生二十多年来对二里头考古发掘工作的研究文章,有宏观的文化比较,也有微观的遗址研究,作者将二里头文化放在他的早期宏观中国背景下研究,更能同其他文化一道呈现早期中国状貌。更表明当时的社会由“满天星斗”式的若干相互竞争的政治实体并存的局面,进入到
本书在研读大遗址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类规范、标准和依据中所涉及的与大遗址环境保护与整治、景观营造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大遗址绿化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绿化或公园绿化,必须有一套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及生态理念指导下的专门针对大遗址的环境整治与绿化的原则和选种方法。本书阐述和剖析了我国大遗址绿化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及选种方法,进而聚
吐鲁番深居欧亚大陆内部,气候干燥,保存了大量有机质文物。本书详细研究了青铜器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吐鲁番洋海墓地(约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2世纪)内出土的植物遗存,探讨了先民的谷物种植、果树栽培、谷物加工、食品制作、木材利用,以及对美学、医药等相关植物的选择与开发。后,作者基于植物遗存并结合出土器物,对洋海先民的生业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