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学:溯源与评论
由王政和吕新雨所共同编*的本辑《性别与视觉(百年中国影像研究)/纪录影像海外与中国》一书中吕新雨的文章介绍了纪录片导演季丹、冯艳和徐童并讨论了他们的作品《危巢》《秉爱》和《麦收》,其中《麦收》因为以性工作者为主人公成为争议的焦点,也是本次会议引发激辩的导火索。吕新雨讨论了独立纪录片导演力图呈现被主流社会遮蔽的、有时是非
《老舍文论四十四讲》中,作者精心选择了老舍谈论文学各方面特性的文章四十四篇,进行了精心的解读,内容涉及文物特征、体裁、创作、语言、阅读等多个范畴,对于全面把握老舍文学思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宋湘(1757~1827),号芷湾,乾隆二十一年出生于广东嘉应直隶州(今梅县白渡镇象湖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乾隆五十七年(1792)考中乡试“解元”,嘉庆四年(1799)中二甲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先后任职翰林院、国史馆总纂、云南曲靖知府、湖北督粮道等职。他不但为官清廉,而且多才多艺,著有《红杏山房集》、《不易居斋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读》既可用于全校公共选修课程的教材,也可用于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配套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读》选收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范围为:1917—1949年,作品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大部分选编,以便于与文学史教材同步。
本书是刘醒龙文学创作三十年的学术论文集。主要涉及到刘醒龙文学创作生涯的长篇小说研究。
本书是刘醒龙文学创作三十年的学术会议论文集。全书由刘醒龙自述、访谈录、学术论文、随笔所构成。涉及到刘醒龙文学创作生涯的整体评价和具体分析,既有宏观的考察,也有个案的解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九期)》反映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与发展,力图在世界的语境中,以比较的眼光,从多学科的视域面对并回答国内学者所面临的文学与文化问题。本书集中刊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领域新的学术成果,反映国际国内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领域新的研究信息。
《庐隐读本》为五四时期福建籍女作家庐隐的作品简编。她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她的作品带有浓厚的自叙色彩,大多数采用日记或书信或讲故事的形式,这在五四小说家中可谓首屈一指。她作品的语言流利、自然、真切,纤细而不失酣畅,具有反抗强烈的精神,风格独特。茅盾先生曾评价说“‘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能够注目在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