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修养》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二是让大学生对艺术有些基本概念。所以,本书采取了相对灵活的方式,一方面,以作品为载体进行阐释,让学生们产生“自觉领悟”,尽力避免刻板、教条。另一方面,本书先对“艺术”进行了反思,艺术不仅包含着传统艺术,也包含着当代艺术,而当代艺术是很多中国人所忽视的。所以,在本
黄永健*的《艺术文化学》除前言和绪论之外,共分8章,分别为艺术文化学概述;艺术与文化;原始艺术与原始文化;原始艺术在原始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艺术本体——艺术文化的自我存在;艺术文化价值论;艺术存在与文化变迁;文化之桥——艺术在人类文化建构中的作用。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和艺术院校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使用,也
李倍雷、赫云*的《艺术学问题研究》针对艺术学,尤其是艺术学理论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它既有宏观探讨,也有个案分析,重点探讨与分析了艺术学理论的学科边界、范围和研究对象,论述了人们对艺术学理论学科认识上的困惑。本书还探讨了中国艺术学的建构应立足于中国艺术与本土文化,摆脱西方美学的框架,主动地寻求中国意境学
《观念的艺术表达》立足于艺术发展史,以社会学与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案例分析为方法,梳理当代艺术观念表达的典型主题与典型方式。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观念面面观”从时间、场所、身体、身份、政治批判、女性主义、生态等角度探讨当代艺术观念表达切入当下社会诸多视角。同时,时间、场所、身体、身份等既是艺术创作普遍关切的问
本书收入作者多年来发表的美术评论与鉴赏文章数十篇,评鉴了大量的名家名作,涉及中西绘画、雕塑各方面,探幽索赜,有利于读者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多个侧面和幽微之处。还收入一些回忆亲人师友的文章,文笔生动,深情款款,有较高的可读性,值得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推荐。
主要介绍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审美经验以及由审美经验通过艺术媒介创造与再创造艺术品的审美文本(第一文本与第二文本)的性质、特征、活动规律等。
立体构成作为一门基础设计学科,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学科交叉的立体造型研究。它涉及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舞美设计、工业设计等,同时又与许多纯艺术门类,如雕塑、装饰、装置及陶艺等相关联。本书从造型的基本问题出发,关注形态的空间变化以及所产生的视觉与触觉、立体与造型的基本规律。同时,将形象思维与逻
本书是根据作者多年的设计理念与教学实践而撰写的,力图应用数字化的创作方式改革立体构成的教学,强调构成基础原理与设计实践的有机融合,进行大量的模拟项目实用性训练,使构成原理更具实效性和实用性。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训练造型中灯光、材质、肌理、氛围等手工难以完成的要素练习,给予读者最直观、最新颖的设计感受。通过大量精致的
本书概要介绍了艺术设计概论这一学科。第一章是“什么是设计”,主要讲述了艺术设计的内涵、设计的类型及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艺术设计的内涵包括艺术设计的概念、艺术设计的本质、设计的机能、设计的特性及设计的意义。设计类型的划分并无定法,根据设计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设计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数字媒体设计
为进一步加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积*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发起的中国艺术海外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涌现出一系列围绕中国艺术海外传播与认知问题的学术成果,王廷信主编的《中国艺术海外认知研究》收录30余篇**论文结集出版,旨在从多元视角充分展现中国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与认知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