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两位耄耋老人大半个世纪的感人故事为切入点,折射出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的时代背影。回忆始于抗战时期,从谋生于动荡乱世的少年时代,到1956年考入大学的青春年代,再到响应“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号召,支边服务国家林业建设,晚年居于陋室,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
本书通过讲述10位极具代表性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故事,从他们的理想追求,从他们植根大地的成长史,从他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全面展现我国当代各发展阶段的农耕文化与精神及其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彰显勤劳、朴实、肯干、坚忍和勇敢的新中国农民形象。
本书将文天祥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辅以文天祥相应的诗歌文论,夹叙夹议,叙述了文天祥光辉的一生,特别是抗元苦战,被俘囚禁直至英勇就义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凸显了文天祥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对匡扶国家社稷的崇高责任感与使命感,在任何危艰情况下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本书分为15章,内容包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新世纪的召唤;看得见的乡秋;一心装满村;谋局开篇谱新曲;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栽起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扛着红旗闯市场;那100级台阶;美丽乡村是我家;托起明天的太阳;大道之行,花开盛世等。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2017年开始连续选树发布“央企楷模”,同时积极向中央宣传部推荐“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等全国重大典型。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宣传部组织中央企业为楷模典型创作报告文学作品。作者们以生动的笔触抒写楷模、讴歌楷模、赞美楷模。这些精品力作
本书讲述了作者与友人余斌之间的友谊。世纪之初午后的阳光,一对至交契友,他们从古典谈到现代,从外国文学谈到诺贝尔奖,从骑行远游千岛湖,到埋首史料做研究,时而凌空高蹈,时而回望俗世,这是对友谊的纪念,也是对岁月的重温,更是对逝云的青年精神的追忆。
本书是由一位普普通通的侗族妇女龙月江撰著的。本书用极其真实而平凡事例和极其朴实的语言风格叙述了她童年时代、青年时代、中年时代和老年时代的人生故事,同时也映照出自1946年至2021年共75年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本书讲述了一个亚欧跨国家庭三代人历经百年的悲欢离合、坎坷人生路。他们的苦难和幸福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这个家庭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的缩影。改革开放后,他们首次回到南斯拉夫探亲。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今天,他们与亲人相聚在塞尔维亚,最终圆了世纪梦想。
东方大审判:审判侵华日军战犯纪实
本书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五个方面。作者在采写过程中,不仅对以上内容都有较深的涉猎,还多有切身感受,作者从小在乡村长大,对农耕文明的兴旺与衰落铭记于心,一些思考,从情感深处出发,又能上升到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层面上;必须承认,今日乡村,特别是在我们山西,有衰败之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