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书名、作者、成书年代和版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全书由“书名、作者、成书年代和版本”“《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水浒传》的组织基础”“《水浒传》的战术”“《水浒传》的”绰号“问题”等章节构成。作者对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全新的论述,认为其不是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此外,该书还对《水浒传》的组织基础、《水浒传》
本书体现了近年来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贡献。该成果生动而全面地论述了作者倡导的“多民族文学”的概念含义、历史实践和未来目标。具体而言,该成果首次勾勒、复原了“多民族文学”作为一种知识实践发生、发展起来的生动历史;首次较全面地展示“多民族文学”这一概念应有的多个维度。此外,本成果把理论研究、历史分析、个案描述和
本书以时间和空间为叙事框架,共分为十编,从“传统转型与新小说崛起”“解放区与共和国前期的小说”“新时期小说的复苏与繁荣”“地域与民族风情叙事”“港澳台地区的小说”“现当代儿童文学叙事”等方面展开论述,论述了自辛亥革命后之民国成立至今的文学史概况,在论述不同作家和题材、主题、形式、风格的时序发展时,还对作家的生平与著作做
村落研究是民间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而传统中国村落的地缘共同体问题对于民间文化研究领域而言既是最基础的问题,也是最有争议的部分之一。民间叙事是民间文化主体的观念意识、日常生活方式、语言艺术传统与历史传承共同形成的文化综合体。本书以大量浙南地区的村落民间叙事材料为研究对象,围绕村落民间叙事传统,解析其所反映的村落“本地
本书分民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间叙事长诗、民间说唱与小戏六部分梳理福建民间文学发展脉络。结构上采取概述与具体作品比较分析的形式,每章后附一定数量的代表文本,着力于突出福建民间文学的地域性特色。本书作为民间文学选修课程的配套教材,也可做一般读者了解福建民间文学的通俗读物。
本书重点研究晚清诗人甘曦及其诗歌创作,具体包括甘曦生平和事迹考辨、诗歌的思想特征、诗歌类型、美学渊源及艺术价值、诗歌校注等方面。研究内容共分四部分:首先讨论甘曦诗歌的思想特征;其次研究甘曦诗歌创作的类型;然后从追慕杜诗、继承陆游、借鉴桐城派等角度讨论甘曦诗歌美学渊源;最后讨论甘曦诗歌的艺术价值,包括诗歌反映现实、规模学
本书精选了《文艺报》“网络文学”板块2020年发表的文章,囊括了从宏观上总结的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文学评论家对网络文学的评述、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感想、网络文学从业者对网络文学的总结与展望等,包括肖惊鸿《网络文学创作要关注重大现实题材》、白烨《网络文学的人民性特质》、艾斐《网络文学的使命担当与发展路径》、欧阳友
明代是江西地区文言小说创作比较活跃的时期之一,涌现了众多作家,如李昌祺(《剪灯余话》)、刘定之(《否泰录》)、彭时(《彭文宪公笔记》)、尹直(《謇斋琐缀录》)等。这些代代相续的小说家构建了明代江西文言小说家群体,取得古代江西小说创作的杰出成就,书写了江西文学辉煌的一页,并在中国文学史与小说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原始材料入
著名文学家、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李渔,将戏剧艺术视为生命,将对戏剧艺术之花的浇灌视为自己的使命,他不但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戏曲创作亦是明清传奇当中非常有特色的宝贵文化遗产。本书分为内外两编,内编为“古典的晨钟:李渔戏曲剧作舞台艺术研究”,外编为“深远的回响:李渔剧论百年研究检讨(1901-2000)”,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联合文学课堂·小说课”实录文字整理而成,“联合文学课堂”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主持,人大、北大、北师大文学院联合举办,邀请嘉宾有翟永明、李洱、刘慈欣、张悦然、飞氘、蒋一谈、刘汀等文学创作者,也有孙郁、金理、刘大先、房伟、王德领等文学研究者,意指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联合。本书共16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