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以厚重的底蕴,轻灵的笔法,时代的气息,落脚于毛泽东的青春对现实人生的启发,以毛泽东的青春经历为主线。
本书以纪实的写作手法,并辅以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讲述了毛泽东在共和国的各重大历史关头的重大决策,表现出一代伟大的政治家的崇高的精神风貌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格品质。
本书是在采访大多数当事人的基础上写成的,记述了毛泽东与自己的卫士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卫士在任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生活故事等,这些卫士包括:吴吉清、陈昌奉、贺清华、陈长江、翟作军、齐吉树、武象廷、王笃恭等。
本书解析了领袖毛泽东所写的若干诗词,着重介绍诗词创作的历史时期,时代背景,所写诗词幕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诗词中引入的历史典故,通过诗词这一形式,分析毛泽东的伟人与诗人两者之间的深刻思想,以诗说人,以诗说事,以诗说史,在诗词中,读懂毛泽东,更深地了解毛泽东的伟人气质,诗人情怀。
本书以毛泽东、周恩来两位历史伟人为切入点,高视角、全方位地讲述长征故事,展现伟人的风采。
毛泽东题写报头书法鉴赏
《嬗变与重塑: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1949-1966)》由贾钢涛编著。《嬗变与重塑: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1949-1966)》运用社会史学范式,对毛泽东视野中的农民教育进行探讨,以农民身份的变迁和行动逻辑为主线,对“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展开学理考察,揭示“革命化”农民和“知识化”农民“出场”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与文化(套装上下册)》不按著作发表的时间顺序,而主要按理论逻辑顺序编排,而且同一主题的文献,尽量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成熟著作中的相关论述放在前面。
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为了便于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以及对若干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选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有关的论述,供研究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文集(第2辑)(2011)》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的成果之一。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由院马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教授负责,院马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编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