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的诗学1998年的文学、思想与行动》以1998年中国文坛的文学、思想及其行动为考察重点,深入探讨了世纪之交中国文学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诸问题,指出中国当代文学已进入三元体制时代,并着重分析了生成这个新格局的内在动力因素及其时代意蕴。该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黄晓华自选集:“立人”的叩问》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集。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狂人与病人”,从常态之外反观“常态”,为“常人”的建构提供另类视角。第二辑“立身与立人”,由文学中的身体书写反思其主体建构背后的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由此探讨现代人建构的多个维度。第三辑“立人与人立”,将修辞学视角引入文学研究,将文学置
在二十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者们以其超迈的胸襟为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它赫然篆刻着:重建文化,再铸国魂。本书汇集了朱自清先生对文学、文化、诗歌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先生用浅明而切实的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体现了朱自清先生治学“谨严而不繁琐,专门
《何新文自选集:古典文学与目录学综论》收录的文章包括四组:一组主要涉及古代文学目录学和研究方法方面的问题;二组围绕先秦文史典籍《春秋左传》及《周易》《晏子春秋》的文学价值进行论述;三组涉及两汉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作品;四组是有关当代学人论著或学术成就的评述。
本选题主要结合汉语言文学师范生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师资配备、教学内容、素质培养等多方面富有特色的培养内容,立足于建立、完善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制定关于师范生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要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本教材从历史与意识形态因素出发,结合文学史本身的变迁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定位,为当代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
情感和文学的关系是文学研究中最基本和核心的问题。乾嘉时期则是明清学术思想的重要转折点,现当代学术最为直接的源头。本书以乾嘉时期的情文理论为研究对象,将作家创作、理论批评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将诗学和小说批评结合起来,从义理和情欲,性情和格调、礼义,性灵和学理,意淫和为情造文,清老之美五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情文关系进行整体
《中国多民族文学丛书(第三辑):文学的坚守与远行》收录了笔者对当下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的探索和研究。其中包括帕蒂古丽、迟子建笔下的多民族风情和图景,也包括吴君、鲁敏、蒋峰、张爱玲、王安忆等作家的现代都市写作。这些作家的作品都与某个“城”(地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的写作或是对这“城”的心心相系,或是远行他乡之后的频频
一个当代文学批评者和一个当代写作者面对面接触的时候,真诚的文本分析会建立起二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鲁院历来**重视民族作家的培养,众多民族作家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极大地促进了各地民族作家的成长。《中国多民族文学丛书(第三辑):边地想象与地域言说》涉及了很多民族作家作品,这些文章从文学批评的角度阐释了当下民族作家的“边地
本书是清华国学书系之一。编者选取浦江清代表性的学术研究成果,体现浦江清学术的主要成就。收入的学术著作有《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王静安先生之文学批评》、《谈京剧》、《词曲探源》、《论中学国文》等。书前有编者写作的浦江清评传,对浦江清生平与学术做了全面细致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