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总结发达国家“碳标签”制度实施进展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公众三重视角入手,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当前我国在推进“碳标签”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识别主要限制性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本书介绍了气溶胶的理化性质、无机气溶胶、有机气溶胶、气溶胶与霾、气溶胶样品离线分析和在线监测及气溶胶在线质谱监测等气溶胶化学前沿领域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进展。全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前沿性和实用性。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为减缓全球变暖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陆续宣布碳中和时间表。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
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与使命,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刻不容缓的课题。融合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路径,本书内容集能源行业趋势前瞻性、碳中和路径建议及实践、叙事趣味性融于一身,聚焦数字和电力电子技术融合对能源行业的推动作用、能源行业的技术趋势洞察、各行业的碳中行发展路径、优秀企业的
本书是一部介绍酸雨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作物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著作。内容主要涵盖近30年江苏省酸雨变化时空分布特征,酸雨的主要成分及气象成因,酸雨潜势预报方法,自然酸雨环境影响下冬小麦、油菜和大豆产量的损失评估和风险区划等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酸雨胁迫对冬小麦、大豆和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等。本书对进一步开展酸雨研究和业
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包括常规污染物和碳),是区域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源解析、减污降碳、三线一单、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研究的基础支撑数据。 本书系统介绍了大气污染源分类、活动水平数据收集及校核方法、排放因子库建立方法、常规污染物和碳排放清单编制流程、源清单应用等。以沧州为例,详细介绍城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
本书对温室气体核查通用标准进行了深度解读,并选取电力、钢铁、化工、建材和航运行业的核查实践案例,旨在为广大读者,尤其是核查人员在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的核查活动时有所借鉴,并从中受益。同时,也希望吸引对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感兴趣的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工作,以推动我国碳排放交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书在对国内外环境污染物生物指示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家鸽作为大气环境的生物指示物种,选择中国的哈尔滨市、北京市、广州市等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区,重点研究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在家鸽组织内的累积过程和毒理效应,阐明不同暴露途径下家鸽各组织重金属累积差异(性别差异、组织差异、年龄差异、区域差异),定量剖析不同年龄组家鸽对大气重
本书对已有学术界研究观点进行了细致且深入的梳理和综述,基于双碳目标对低碳试点政策、碳交易政策、绿色电力领域进行了量化式政策效果评估。
含泪远去的海岛 : 碳中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