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吴宓文学思想定位为以整合思路发端的新文学想象,认为这种新文学想象与新文学阵营的思想分歧并不在于要不要建立新文学,而在于怎样建立新文学,其中所蕴含的是新文学建构进程中一种潜在的制衡力量。基于这一考虑,本书紧密结合中国新文学追求的宏阔语境,全面分析吴宓文学思想的基本理论内涵和批评实践特征,深入考察其在现代文学和现代文
丛书简介 本书是孙绍振文学作品解读系列之一。该系列是孙绍振教授文学作品解读理论与实践的汇集,共四本,其他三本为《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文学解读基础孙绍振课堂讲演录》《演说《红楼》《三国》《雷雨》之魅》。 内容简介 本书据孙绍振教授在东南大学的讲座录音记录稿整理、修订而成。书中对多种文类、多位著名作家的作品做了独特而
作为文学创作等身的作家,王蒙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点之一。《王蒙研究》(第三辑)荟萃了国内专家学者对王蒙文学进行深入、多方位研究的文章,希望引发学界讨论和思考,促进和加强王蒙研究的深入。主要读者对象为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大学、科研机构等广大文学研究者。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导读》教材的主体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导读,同时,简要梳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以便学习者能把作品放在文学史的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与欣赏。 本教材还专门设置了思考与讨论、拓展与延伸和推荐阅读等板块,在体例和内容上均有所创新,为使用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拓展思路。《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
本书选取地域文化与京都文化相结合的视角,对唐两京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的思路基于以下三个层面。一、对唐两京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作静态观照。二、动态地考察唐两京与文人、文学创作的关系。三、通过典型个案分析,对长安与文学、洛阳与文学进行内部比较,展示两京文化及其在文学表述中的差异。为教育部青年项目成果。有一定的创新性。
安徽历史上文学要籍众多,且多有影响,对其进行论述是很有必要的。本书对先秦至清末(1840)的皖籍文学家现存重要文学创作、重要诗话文论著作或编选的重要诗文集共100余部进行解题,每题范围为作家生平事迹、主要著述及版本、重要文学要籍内容以及文学成就等方面,尤以后者为重点,对安徽省文学要籍的总体研究有新的突破,对地方传统文学
厘清1895-1945年间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流脉,研析民族主义思想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解读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文学经典作家作品,阐释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美学特质,为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理论建构提供有益启示。
本论文集所收录的三十六篇(暂定)论文,选自作者近四十年来研究先秦八代三朝文学所写的150余篇论文。所选文章“前少后多”,其中三分之二选自近十几年。本书稿具有以下特征:一、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新时期以来,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无论是文学观念、研究的重点,还是批评模式和研究方法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在本论文集中得到了充分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时代、消费社会背景和文化研究视野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向世俗化、现代化转型。本著作主要立足这一社会语境,从政治文化生态的理论视角介入,系统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主要观点如下: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主旋律文学、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三分天下”的局
本著首先着眼全球,探源全球“寻根文学”产生的背景,即全球“寻根”文学的滥觞,并通过对全球“寻根”文学发展概况与核心价值的梳理,分析出中国“寻根文学”与他国“寻根”文学的关系。其次,文章回归本土,既回顾了中国“寻根文学”产生的国内背景,又从多个角度探究中国“寻根文学”的主题。具体包括“寻根文学”对生命存在之“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