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内容着重于区域性人口流动的空间格局变迁及其驱动机制,重点讨论了区域性的人口流动规模、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应,主要包括经济收敛、经济差距、城市创新、外商直接投资选择等方面。本书的视角包括空间人口统计、地缘效应、空间溢出等,采用的方法包括人口统计学、“流”分析、空间计量经济学等,试图将人口、空间和经济
本书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财税体制改革和财税政策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分析方面,本书在包含政府支出的内生增长框架下,分别将各税种的平均税率、财政支出结构和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程度等内容引入一般动态均衡模型中,分析不同制度安排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对影响机制进行阐释。在实证检验方面,本书以跨国面板数据、
北美西部史既是美国和加拿大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篇章。学者们一般对美国西部边疆史研究较多,对于加拿大西部史关注不够。其实,美加西部开发史是一个可以从多角度探讨的研究选题。从全球史的角度看,美加西部开发史是全球殖民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触角在大西洋对岸的一个遥远的延伸;从跨国史和比较史学
本书通过科技园区历史溯源、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全方面阐述了产业园区的策划与商业模式、载体建设与物业管理、招商策略与业态管理、孵化链条与生态建设、企业孵化与产业培育、支持政策与绩效评价以及运营创新与团队建设。最后以政府委托类、城市更新类、人才引进类、生产制造类、国有企业合作类、规范化运营类,分解了复客集团旗下几个典型园区
本书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浙江实现共同富裕试验大背景,在梳理国内外生态资源经济价值转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绿色经济理论、传统生态资源经济价值形成理论和新生态经济理论等相关理论,以浙江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乡村生态资源价值的涵养和开发路径,探索了乡村生态资源经济价值开发的内在逻辑与制度保障,归纳了乡村生态资源
本书分三篇:第一篇收录了2014年至今媒体采访首席专家的文稿,包括京津冀的缘起、顶层设计、产业、创新、人才、教育、交通、公共服务,以及天津和河北如何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内容;第二篇是专题研究报告,报告主要分区域创新、区域产业、生态交通与教育、雄安新区四部分;第三篇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概况,收录了2014-2019年京津冀协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简介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8月,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发起,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为秘书长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建,是立足首都、服务全国的新型智库。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秉承日新为道的核心价值观,以有态度的
本书基于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资源聚集、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和创新驱动发展五个方面,用25个二级指标揭示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发展绩效,对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状态进行跟踪评价,为社会各界了解和认识国家高新区发展提供窗口,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产业集群基地类综合统计是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国统制〔2022〕11号),根据《火炬统计调查制度》,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实施的科技统计专项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 《2022火炬创新型产业集群与产业基地统计监测报告》是对2021年集群基地内企业、从业人员、服务机构、科技
本书从创新极化的视角,对中国区域创新的时空分布、协调发展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意义进行解读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和演化过程。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进行描述;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区域创新全要素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