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写刻版本更是集西南地区历代学人著作版本的的精要,反映所刻之人在历代传唱中被广为珍重,说明了区域文献与版刻及士人文化之间的联系。在版本研究中对艺术性的注重是较缺乏的,写刻本具有工艺美术性与文学性,为出版印刷制作与版本研究提供新视角。而版刻书迹于研究书法史和考察书人与作品之间的关联性提供了书迹资料。有鉴于此,今经多方收
西南写刻版本是集西南地区历代学人著作版本的的精要,反映所刻之人在历代传唱中被广为珍重,说明了区域文献与版刻及士人文化之间的联系。在版本研究中对艺术性的注重是较缺乏的,写刻本具有工艺美术性与文学性,为出版印刷制作与版本研究提供新视角。而版刻书迹于研究书法史和考察书人与作品之间的关联性提供了书迹资料。有鉴于此,今经多方收集
胡俨(1360-1443),字若思,南昌人。通览天文、地理、律历、卜算等,尤对天文纬候学有较深造诣。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成组时迁侍讲。永乐二年(1404)累拜国子监祭酒。重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著有《颐庵文选》、《胡氏杂说》。本书搜集现存胡俨所撰诗文作品,通过精选底本、校本,审慎
本书共四卷,共二百七十余条。所记皆为宋代杂事,广泛记述了北宋时期朝野轶闻,对上至皇帝下至一般文人的生活行状颇多描述,对宋代政事、边防也有详细记载,卷四对当时重大事件檀渊之盟的述说很为详尽。此书对北宋重要史实人物关注尤多,间或涉及书法绘画、农事水利、佛徒道流以及奇闻异物等。洪迈称此书“高简有笔力”。
本书对曹丕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搜罗,残篇佚文也都收入其中,并按照文体分门别类。同时,参考前贤的学术成果,对曹丕作品原文进行了校注,每篇作品前写有题解,对该作品的写作时间、原由以及艺术风格有简要的介绍,作品之后精心辑录了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文学评论家对该作品的评点,对于读者了解曹丕及其作品当有较大助益。后附曹丕大事年表与重大作
影印书。当代学术对于陈龙正的研究,相对落后,有限的论文主要集中于他的救荒实践。编者等人通过多方努力,辑得陈龙正有关文献六种,包括陈龙正的自著书以及编辑类作品,今将各书虽编为《陈龙正文献辑刊》。在《辑刊》之外,陈龙正尚有《救荒策会》一书,该书编定于崇祯十五年(1642),书中的内容,虽有部分因袭前人,但也保留了陈龙正在浙
影印书。吕坤(一五三六-一六一八),字叔简,号新吾,晚号抱独居士、了醒亭居士,河南宁陵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分别在陕西、山西、山东及朝廷做官二十馀年,历任知县、吏部主事、右参政、提刑按察使、提督、巡抚、右佥都御史、刑部左右侍郎等官职。六十二岁时因上著名的《忧危疏》而遭谗,辞官家居
原名《鹤斋丛书》、《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六集,收书四十种,七十四卷。所辑经说、杂史、金石、笔记均为篇幅短小罕见之书,非本丛书较难找到。除个别宋明人著作外,大都为清人著述。自著《勇卢闻诘》及《张忠烈公(煌言)年谱》亦刊入第1、4集。其中朝鲜人著作2种,从中可见中朝文化交流。清人七弦河上钓叟所撰《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
本书是清代学者钱泳于道光时期所作笔记杂考,记述了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原书稿共六册,具体内容为:记边疆及外国之历史与风土人情;记金石碑帖、书画、器物;记异事与异闻;记作者见闻之人;作者的杂记、杂考;作者的诗文。这是本书的次整理影印,书前附有解题。
影印文献汇编。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号芸阁,又号罗霄山人、芗德,晚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生于广东潮州,成长于官宦家庭,为陈澧入室弟子。光绪十六年进士,授编修,擢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词家、学者,在甲午战争时期主战反和,并积极致力于维新变法运动,是晚清关键人物之一。本书辑录文廷式著述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