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12只迷人而有个性的鸟儿,包括麻雀、画眉、翠鸟、猫头鹰等,描绘了如何识别周围的鸟类,如何在与鸟类相处的最微小的事件中发现快乐,展现了大自然的治愈力量。作者毫不费力地将文学、艺术和音乐中的轶事编织在一起,向人们展示鸟类一直是人类历史中重要的一部分。作者探索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奇妙能力,从孤独的云雀到争吵的麻雀,他探
本书收入作者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刚果等地旅行的日记,主要是叙述作者为创作长篇小说《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而亲身去非洲内地一个麻风病治疗区寻找、熟悉素材的过程。
本书隶属“中国翻译家译丛”第四辑,原著首版于1915年,与《恋爱中的女人》为姊妹篇。作品聚焦于布兰文一家三代人,在描画人物婚姻关系变化的同时,展现时代变迁。哈罗德·布罗姆在《西方正典》中,将《虹》视作西方文化中重要而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现代图书馆将《虹》列入二十世纪百大英语榜。
本书的主旨是让读者学会排解失恋的痛苦,重新接纳爱情。这是一本在爱河中挣扎的男子的爱情告白书,也是一部男人在爱情中完成从幼稚到成熟的蜕变的心灵写真。作者将歌词里吟唱的爱情中的甜蜜与失意转化成优美的十四行诗、小短诗。整部诗集情感充沛,语言真挚,将爱描述为生命之源,令诗作内涵深刻;另一方面又将爱描述为危险的游戏,引读者深思。
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昂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房,唐娜?马利亚?安娜?若泽法从奥地利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是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喁喁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
本书以一种客观记录式的“零度风格”,粗线条地描述了主人公默尔索在荒谬的世界中经历的种种荒谬的事,以及自身的荒诞体验。从参加母亲的葬礼到偶然成为杀人犯,再到被判处死刑,默尔索似乎对一切都无动于衷,他像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存在,又像是一个血红色的灯塔,具有高度的警示性。
本书采用接受美学、解释学等方法研究罗兰·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罗兰·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构成了他的四张面孔:20世纪80年代初的“形式主义者”—20世纪8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者—20世纪90年代的后结构主义者—21世纪的大众文化批评家。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展现了中国当代文论发展史的一个侧影。本书力
作为当今英国文坛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麦克尤恩在作品中始终聚焦相关伦理事件,充分表达其对少年成长的关切、对社会边缘人的关注、对环境恶化的焦虑,以及对人类文明和生存现状的忧思。本书细致分析了麦克尤恩小说的叙事艺术以及浸淫于作品深处的伦理问题,重点发掘其中被学界所忽视的伦理诉求。本书放眼国外现有关于麦克尤恩小说研究的成果,但
《四季随笔》(原名《亨利·赖克罗夫特杂记》),是乔治·吉辛的散文代表作。其中叙述的隐士赖克罗夫特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与回忆过去的生活。其实是吉辛通过赖克罗夫特的自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因而本书是一部最富自传色彩的小品文集。吉辛自己穷困的一生,他对文学名著的爱好与追求,对于大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在书中
《温室》是沃尔夫冈·克彭的“战后三部曲”的第二部,被《出版人周刊》誉为“被重新发掘的大师作品”。小说讲述了德国小政客基特纽夫生命中的最后两天。流亡归来的基特纽夫希望实现重建祖国的抱负,但德国加入欧洲防务共同体和军事化的卷土重来,无情地摧毁了他的理想。面对政治的腐败,他倍感抑郁与失望,而妻子的突然离世则更让他悲痛欲绝。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