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从跨方言比较的角度来研究汉语的被动范畴。从微观角度描写各方言和普通话在被动标记、语义特征、句法构造上的异同和关联。从宏观角度,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抽象出方言和普通话在被动表达上一些共性的规律和差异表征。同时从历史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汉语方言中被动标记的形成过程以及语义来源,展现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汉语
《励耘学刊》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杜桂萍主编的集刊,每年2辑,每辑20-24篇文章。主要刊发海内外具有原创性的文学研究论著,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旨在交流学术信息,展示学术精品,维护学术规范,推动学术健康发展。本辑主要有四大栏目,分为文学与文化研究、文学史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文献考辨。从古代文
《尔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训诂专著,其书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现存《尔雅》共十九篇,其中后十六篇与名物有关。自汉至今,研究《尔雅》者众,论者多从训诂学、辞书学角度阐述此书的价值,然而对于它在文字学、汉字史上的价值却很少有人提及。本书以《尔雅》及郭璞注名物词用字为对象,以文字学、训诂学、辞书学、校勘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
《吉安方言语法研究》主要是对吉安方言较具特色的九种语法现象(语缀、指代、性状、体貌、双宾句、处置句、被动句、否定句、疑问句)进行专题研究。本书创新点:一是研究对象的创新。目前学界对吉安方言语法的研究还比较少,系统地对吉安方言有地域特色的语法现象进行研究则更少。本书选取了具有吉安特色的四种词法现象和五种句法现象进行专题研
本书分“名家讲坛”“出土文献研究”“李白杜甫研究”三个主题栏目,收录了《诗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采莲曲”中古主题演变研究》《疾病视角下杜甫的文学创作与人生选择》《唐诗之路研究暨丛书编纂笔谈》等文章。
本书上编收录了1万多个汉字,并将这1万多个汉字按照音序排列并归类到413个有效音节中,再将同音节字分成常用字、次常用字和不常用三种;下编收录了上编的常用字、次常用字、少数不常用字,以及这些汉字对应的例句。
《世界华文教学》是由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编辑出版的学术集刊,于2015年4月出版第1辑,主编为贾益民教授。本刊以提升海内外华文教学与研究水平为目标,着重反映华文教学与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华文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本辑分为五个部分:区域国别华文教育研究、华文教师研究、华文教学与习得研究、华文教学资源研究、大华语研究
本书对近代汉语中的使令句、使役句、致使义处置式和致使性重动句等四种分析型致使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详细地探究了它们的来源和历史演变过程。从致使结构语义参数的角度分析了近代汉语致使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揭示了其内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致使、处置和被动三者之间的句法和语义异同。
本课题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YY141)“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的词长与词语功能的关系研究”的结项成果。成果内容除去绪论与结论共五章。第一章到第五章,分词类对长短动词、长短名词、长短形容词、长短副词、长短介词、连词进行差异对比。长短动词对比了253组、长短名词174组、长短形容词114组、长短副词55组、长短介词
现代汉语反诘语气副词是副词中非常特殊的一个小类,依据能够在疑问句中增强反诘语气这个主要特征将它们聚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汉语反诘语气副词系统。本书以现代汉语反诘语气副词为研究对象,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收录的十九个反诘语气副词的历时形成过程、发展演变特点、意义呈现规律以及词语功能分布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