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迟来的开创性作品,倾注了两位杰出政治学者的心力。对于总统制和议会制下政党的差异,政治学者们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卫·塞缪尔斯和马修·舒格特填补了文献方面的重要空缺,表明了相对于议会制民主,总统制下的政党会有全然不同的行为和组织方式。他们对量化数据和案例研究的综合运用,取得了富有成效而引人注目的成果。
本书认为,国际关系的三大宏理论(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中,只有约翰·米尔斯海默对进攻性现实主义进行过逻辑一致的陈述,而防御性现实主义虽然追随者众多,却没有这样一个逻辑一致、相对清晰的陈述,由此给理论的和政策的讨论都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因此试图为防御性现实主义理论提供一个一致连贯的论述。全书分成三个
*总书记讲,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对普通读者来说,读一读传统的历史、文学、哲学、伦理等方面的经典,可以知古今、明事理、鉴是非;对领导干部来说,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为人为官、治国理政的大道理。对一个人是如此,对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本书主要研究了适当生活水准权的性质、适当标准、权利主体的识别等基本问题。本书包括五章:第一章系统梳理了理论界对于适当生活水准权的论述。第二章在对既有国际标准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分析了适当生活水准权的普遍性、适当性等问题。第三章对中国适当生活水准权权利主体资格识别的相关规定与做法进行反思。第四章分析了适当生活水准权是否具有裁
潘恩的《常识》文笔犀利,振聋发聩,受到世界上无数读者的喜爱,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世界名著。 《常识》有许多不同的中文译本,但这本《常识译注》不仅包括对原文的重新翻译,还包括原著背景介绍和书中涉及的人物、事件的注解。 读此书不仅可以了解美国建国的历程和法国大革命的情况,还可以了解一些有关人类历史发展的常识。
《公共管理评论》设“论文”、“评论”、“教育”、“书评”四个专题,“论文”专题发表原创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章;“评论”专题刊登对学术流派、学术理论、学术观点和学术发展状况的评论文章以及学术会议或其他学术活动的介绍和评论文章;“教育”专题刊登探讨公共管理学科与教育发展方面的文章;“书评”专题刊登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及其相关
本书从思想、文学、政治、哲学等角度,重回近现代德国历史现场,在德国现实政治和政治哲学思想的相互阐释中,发掘其政治思想的复杂面向,并试图通过对“德国问题”的多层面发掘,探索纳粹思想在近现代德国政治哲学思想传统中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有别于德意志帝国思想的其他政治思想资源的可能,即从“文化政治”走向“政治文化”的可能。
《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是大卫·哈维笔下“zui危险”的一本书,也是韩毓海眼中一本“催人泪下”的经济学著作。 近250年来的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吗? 是什么导致了全球人口长期失业问题? 是什么让欧洲和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旋涡? 是什么导致中国和印度和其他金砖国家的蹒跚前行?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重读
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著作各种各样,涉及领域也十分广泛,但至今很少有一本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和理论、并将其上升到原理高度的著作。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我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王沪宁任主编、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林尚立、孙关宏任副主编,编著了本书。本书在充分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根据分析
在社会政策领域没有什么主题比“平等与自由的关系”来得更为纷繁复杂,也没有什么主题比它更能引起政治哲学家的论争。在一个正义的社会中,平等与自由能够兼容吗?凯?尼尔森为激进平等主义进行了有力辩护。这种平等主义认为应当关注每一个人的利益,而且是平等地关注。本书考察了不平等对人们的影响,梳理了流行的反平等主义理论,列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