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传统在表面上出现了裂缝,然而它原是一只生生不息的凤凰,必将经过涅槃而焕发出更为灿烂的新生命。本书总结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从中归纳其基本特征和核心价值,从而揭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以及进一步发扬光大其影响的广阔前景和学理根据。 本书为南京大学文学院莫砺锋教
《文学小史》内容简介:本书收了从中国文学发源史到中国文学介绍与批评两篇文章,中国文学发源史主要介绍了诗经、楚辞、书经、易经、公羊传、左传、战国策、老子、墨子、论语、韩非子、庄子、孟子、荀子、列子等传统经学和先秦诸子百家代表著作,。中国文学介绍与批评主要对诗经和楚辞先秦两大代表性文学进行深入剖析介绍。其中的严谨的治学方
台湾新文学运动研究(1920-1926)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全书凡12卷,550万字,以编年形式著录1949-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各类文献资料,包含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海外的批评史料,包括出版和发表的著作、论文,会议、活动的信息,相关政策文件、领导人或领导机构的重要指示与报告,报刊、出版物中的相关资料等,以及与文学批评密切关联的各种文学史
本书编入王安忆文学评论15篇,包括《知识的批评》《南音谱北调》《地母的精神》《自觉与不自觉之间》《纪实与虚构》《精诚石开》《复兴时期的爱情》《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刻舟求剑人》《寻找落伍者》《解密》《麻将与跳舞》《归去来》等。
该书收录了柯睿教授已经发表的6篇英文版论文《李白的卓越性诗语》《李白的紫烟》《李白〈大鹏赋〉》《蜀道:从张载到李白》《登高诗:登泰山》《法钟与经幢》,拟翻译成中文集结出版。
本书再现了贾平凹在礼泉县进行文学创作,冲出陕西,走向全国的经历。全书时间清晰,事件有趣,图片丰富珍贵,汇集了阎纲、李若冰、唐铁海、王保京、邹荻帆、陈策贤等人对贾平凹的回忆和评价,同时选编了一批贾平凹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画出贾平凹创作早期的形象,既可作为散文品读,也有较好的资料呈现价值。
书稿围绕着《小说月报》上的广告,分析在当时的历史场景中,经济、政治、法律、传媒、教育是如何影响文学的发展走向的。大致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对《小说月报》上的广告作一个整体的概览;第二章主要以经济广告作为窗口,分析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内,经济因素是怎样影响着作家的创作的;第三章在对《小说月报》思考法律、政治的因素是如何影响到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