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路经》是贵州阿孟东家人开路师在丧葬仪式上演唱的长篇创世史诗,东家人称之为”将给孟”,即为东家人引路、指路、开路。《开路经》经作者长期搜集、整理和翻译,约一万余行,10万余字,内容包括《开天辟地》《洪水滔天》《兄妹制人姻》《雄鹰治怪兽》《射日月》《迁徙词》等,并以此为基础,叙述了人类先祖艰辛的开辟史。整个演述需要七八
本书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切入点,对清代侠义公案小说进行深入探讨。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界定、文学史定位、研究述略以及该书的总体构思、难点、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章至第五章是对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总体把握。第二章阐述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各自的发展轨迹。第三章论述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合流的形成、繁盛和衰
书中不仅分析了《红楼梦》的建筑布局、场景叙事,还涉及小说的听觉空间、香气空间、戏曲视听等。《红楼梦》在听觉、嗅觉等感官层面的艺术呈现,与建筑空间描写相结合,构建了一个立体、丰富的文学世界。本书还运用比较文学和跨学科的视角,结合绘画、音乐、历史等知识,对比研究中西经典文学的叙事艺术,带读者领略《红楼梦》空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0篇关于《红楼梦》的文字,涉及到的人物超过20个。读书不是为了全世界看见你,但会让你看见全世界。关于《红楼梦》的所有观点都有人论述过了,关于《红楼梦》的所有细节都被人关注过了……怎样不去重复别人呢?就是我现在说话的方式。面对《红楼梦》,我们的痛苦来自于我们清楚自己从未真正拥有过她——说到底这就是一种深切的不安全感。当
书中讲述了“一代词宗”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分析了:仅仅存世的几十篇作品,怎样成就“一代词宗”的美誉?在传统礼教日盛的南宋时代,她为何再婚又毅然迅速离婚?“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哪一个是真实的李清照?李清照为什么能够具有这样开阔的眼界与见识?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令世人瞩目的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他的一篇篇旷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虽跨越千年却光彩依旧。说到李白,就不能不说到盛唐,人们喜欢用盛唐气象来形容那个恢弘浪漫的时代,而李白与他的诗,正是盛唐气象典型的人格与艺术象征。同时李白又是一个矛盾体,他经历过盛唐的太平盛世,也饱受过“安史之乱”的战争苦痛,他的文学成就
本书是清代诗人袁枚重要的的诗歌理论著作,所论涉及为人的禀赋、修养、读书及躬行,为文的设意谋篇、辞采声韵以及自然、空灵、曲折等,并及诗歌的修改、鉴赏、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范围极广。另附录《批本随园诗话》批语,是研究乾隆时代、袁枚、诗话等方面情况,较有用的参考资料,据王利器先生所藏邓、张二氏手批之本印行。诗话涉及古今众多
本书着重介绍了王安石的人生成长经历,以及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通过对王安石一生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时期的人文情况以及当时的官场生态。本书内容兼及历史人物背景和古典诗词评点,打通文史,照应古今,关怀内心,在了解作者人生后品味诗词,在感悟诗词后认识历史。
中国诗坛群星璀璨,特别是在唐代,更是诗人辈出,其中有很多人的诗才完全可以与杜甫比肩,可是为什么偏偏是杜甫被奉为了“诗圣”?这“诗圣”的名号又是由谁先封给杜甫的呢?更为重要的是,是什么样的环境和生活经历塑造了杜甫高尚的人格,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终成为了“诗圣”?康震教授捡拾有关杜甫及其生活时代的历史碎片
本书从口传与书写互动关系角度研究了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说唱传统,主要以蒙古族说唱艺人甘珠尔的表演实践为研究个案,通过胡仁·乌力格尔《薛仁贵征东》与其底本本子故事的对比来考察从书写文本到口头表演的实践过程,进而揭示出口头表演不同于书写文本的创作机制,书写文化与口传文化之间的深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