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之一,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书从变质岩基本概念着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变质作用、变质岩矿物特征、变质岩结构与构造和变质岩类型。按照变质作用的地质条件和主要因素对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类型进行划分,介绍了主要变质岩类型及特征,阐述了变质岩用途及其分布规律。从组成变质岩的矿物之美和微观镜下之美探
本书的部分为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主要介绍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要求、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苏、皖、浙等地主要实习地区地质概况以及观察路线、内容和要求等。第二部分为地质旅游指导,主要介绍地质旅游的基本知识、国家地质公园以及典型地质地貌景观形成机制和特点。本书可作为地质、地理类专业普通地质学认识实习的指导教材,也可作为旅游专业地质
本书共分8章,从理论到实例,对全球定位系统解组合理论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参数解算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绍。1~5章为理论部分,介绍了最小二乘平差、卫星轨道确定、连续单天解参数组合以及法方程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6~7章以长期站点坐标和速度序列以及不同分析中心全球定位系统解组合为例,使读者进一步了解该方法的实际价值
内容简介本书以物理学的波动理论和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圈层相互作用思想为指导,探讨了盆地沉降及隆升剥蚀的形成过程,建立起波动方程等定量的概念。具体阐述了地壳波状运动的研究历程,总结了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各圈层周期节律的耦合为纽带,着重探讨了天文旋回对沉积盆地演化的控制。以我国典型含油气盆地,如塔里木盆地、
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个使用化学基本原理来解释地质环境机制的研究领域。地球化学在环境土壤、水系统中识别和调节环境问题以及研究地球的组成、结构和进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书着重探讨了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应用,同时介绍了它的有益影响、瓶颈、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方向。
本书系统阐述了二氧化碳封存与利用过程中动态监测的相关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以提高读者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过程中的流体运移及监测的认识。具体内容包括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概况及封存原理、封存与利用中流体运移监测、二氧化碳泄漏风险及评价方法、地质封存利用的地球物理监测、地质封存利用的地球化学监测、封存与利用数值模拟
本书以板块构造观点和洋板块地层系统(OPS)新理论指导工作,在地层、岩石、构造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全省共划分出13条蛇绿混杂岩带,建立了非常规地层单位-蛇绿混杂岩,划分了蛇绿混杂岩的组合,论述了各组合的特征、位态、成因及相互关系,划分出了MORS型、SSZ型和陆缘裂谷型(CM)等不同的成因类型,深入探
本书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兰考县地貌、地层、地下水特征、岩土体特征等地质背景条件;对兰考县地质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内容涉及:地下水资源计算及评价,应急地下水源地规划,浅层地热能及深部地热等城市清洁能源计算及评价,矿产资源、地质景观资源分析及论述;对城市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论述及评价,包括:地下水质量评价、地下水污染评价、土壤污
本书以山西境内珍贵的岩浆活动地质遗迹为核心,普及岩浆作用、火山喷发等地学知识,概述了三晋大地漫长而悠久的地质历史,展示丰富多彩的构造旋回,突出了三晋大地地质遗迹资源的典型性、自然性、稀有性、多样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特色。书中还融入了三晋大地的人文历史景观及风土人情,力求揭示自然地质环境和地方人文景观的关系,挖掘地方人文内
2022年,中国地质学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来,中国地质学会紧扣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和行业特色,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地质事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进步与发展。作为地质人回顾历史、强化地质精神的一个难得的历史契机,学会举办了贯穿全年的百年华诞系列纪念活动,形成了全国与地学相关的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