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外重要的网络批判理论进行梳理和阐发,涉及媒介环境学、批判理论与文化研究、政治经济学等多种学术流派重要理论家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阐发重要理论家的批判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互联网所具有的意义。本书可能是国内第一本从批判反思的视角总结互联网研究理论的著作,对于全面认识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本书收录了《新媒体影像传播的伦理冲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传媒“乱象”与“把关”》、《电视包装误区及其包装策略》、《试析电视新闻跨媒体传播形式》、《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功能及其运用》等文章。
《维客:多人协同的奇迹》的研究有实例,有理论,既系统总结维客这一现象的起源、发展与特点,更通过现象分析其本质、机理与走向,并体现出层层深入、剥茧抽丝的特点。整体来看,写作中,尽管从维基百科人手,但不局限于维基百科;以维客为研究主体,又不仅仅局限于维客网站。在具体研究中既重视维客机制研究,更重视维客背后的文化研究。更重要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学界、业界均面临崭新的挑战与机遇。《媒介融合导论/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网络与新媒体系列》试图通过对媒介融合渊源的梳理、特征的概括以及本质的探求,对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从媒介融合的观念、技术形态的变迁,到媒介融合给传统传媒业及整个传媒产业带来的变革,再到随之而来的传媒规制与
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詹姆斯·格雷克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讲起(第1章)。非洲土著部落曾用只有高低两个音的鼓声来传递复杂的讯息,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后续章节进而讲述了这段历史上几个影响深远的关键事件,包括文字的发明(第2章)、罗伯特·考德里的第一本英语词典(第3章)、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机与爱达·
本系列丛书聚焦于近几年来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热点研究主题,包括知识服务的现在与未来、学科服务进展与创新、微博与信息传播、电子政务研究和电子商务研究与实践进展,从基础理论、技术平台建设、实务和案例等多个角度来组织内容。资料翔实,汇集了多位学科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智慧,观点新颖而富有见地,反映出众多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研究的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简述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介绍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设置及培养模式;分析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结构等相关内容;阐述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原理、电视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和
本书结合教学实际,为大一新生编写。全书共9章,内容涉及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学、电路、微型计算机等。本书的内容和结构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方便学生课外复习、练习和钻研,有助于实现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
社会变迁起始于观念的变迁,而观念的变迁既与政治、经济变迁有关,也与外界新观念的介入和影响有关。朱杰所著的《徘徊与踌躇中的抉择--西北民族地区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的研究和阐述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在对西北民族地区所辖属的民族社区给予社会背景方面的认知,结合田野观察的成果,将研究对象回归于复杂的文化背景之中。二是对维吾尔
《信息收集与处理》一书融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职教理念,以信息收集的主要的、常见的方法(网络法、问卷法、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作为大的项目统领全书,具体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展开,每个项目中的任务体现了完成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过程。本书坚持以“理论够用”为原则,强调操作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