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评论历代诗歌的诗话著作,共二十卷。计内编六卷,分论古、近体诗;外编六卷,历评周、汉、六朝、唐、宋、元各代诗歌;杂编六卷,主要谈亡佚篇章、载籍,以及北朝、五代、南宋和金代诗;续编两卷,论明洪武至嘉靖年间的作品。 2书评点鞭辟入里,眼光独到,于诗海之中抉隐索微,对历代诗人指陈得失,多有前人未发之论。故书成后不但在
本书从个人成长经历、作品解读、作家与当代文坛及社会现实生活的互动等方面,总结莫言的创作路程,阐释莫言的文学经验:高密东北乡文学领地的创建与拓展,丰盈的生命感觉艺术感觉,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弘扬中国农民的英雄主义和理想精神,向世界讲述乡土中国现代转型期间风云激荡的中国故事,建构人类灵魂的实验室,从一个乡村的放牛娃走向诺
《西游启示录》
陈忠实:看似对一个如我的作者的一部长篇小说的过程,透见的却是一种文学圣徒的精神。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的诞生和推广,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何启治息息相关,他是《白鹿原》的组稿人、责任编辑和终审编辑。何启治与陈忠实交往了几十年,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向陈忠实约写长篇,这才有了之后
《走向批判诗学:理论与实践》是一本专题论集,由10多篇论文组成,分上下两编。 本书上编主要从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的文学批评理论入手,解读其内在批评方法,释放其论笔体写作的意图和魅力,同时也对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的文学批评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延伸至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和批评,重点谈论学院批评存在的历史问题和现
本书分为戏剧与人、戏剧与民族、戏剧与社会、戏剧与城市、剧种与艺术家、剧目与舞台、剧目与导演、戏剧与时代八辑,收录了《曹禺<我是潜江人>解读》《中华民族新文化创造的世纪“国剧梦”》《中国新时期舞台上的农民形象与新中国“三农”历史》《感受<倾城之恋>》等文章。
本书是周振甫先生的代表作,从欣赏与阅读、写作、修辞、风格以及文艺论等方面,对古典诗词创作作了系统归纳与论述。全书从历代诗话、词话和诗词评中选录具有独到见解的段落二百余则,按阅读、写作、修辞、风格四个方面归类编排。
本书以《世说新语》为中心,考察了东晋士族的出世心态及其事迹,还考察了“僧人的名士化”这一现象,分析了《维摩诘经》思想对东晋士人的影响,并考察了《世说新语》中与佛文化有关的词汇。
本书从诗词名篇、名句这一角度阐释宋韵,不仅对宋诗宋词进行美学再解释,而且对其中的生活美学内涵进行另一种发掘。宋代是一个文化世俗化、大众化的时代,与当代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我们对其甚至有零距离的亲切感。宋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很多仍为今人所推崇。宋人爱好的“四般闲事”(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等,所追求的充实中庸而不匆忙
“烁享阅读丛书”从经典入手,从阅读入手,提升当代青年阅读经典的兴趣,培养一种准确、细腻、丰富、鲜活的文学感受能力,真正的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