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古今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分别从古诗、古文、词曲、现当代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角度进行划分,介绍了如何阅读与欣赏文学作品。
阿莹从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发表过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也发表过秦腔和话剧剧本,是一个地道的文学多面手。本书集合了国内四十多位重要评论家有关阿莹文学作品的评论研究文章共计四十五篇。学者们聚焦阿莹作品、深入解读,对阿莹散文、戏剧、小说创作等多方面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其在当代文学中的价值做了深入
本书作为文史论研究,从文学理论的“概念与范畴”“历史与真实”“反思与推进”角度,着重研究了“革命”“科学”“物”“表现”“反映”“意识形态”“美术”七个被广泛使用的文论范畴,介绍了这些范畴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现场中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意义规定。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传统的文论史书写模式,探索一种
本书由《文学研究法》与《史学研究法》合二为一。《文学研究法》不仅在新、旧学术交替之际试图以桐城派古文的“义法”说,重新阐释文学的原理,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而且植根于经史传统之学,从语义、语用及篇章结构、风格等方面,对作为“杂文学”特征的中国文章学体系的建构作出了有益的探讨与贡献。《史学研究法》系统阐述了其治史的理论与方法
本书主要对2023年的湖南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活动进行评述和总结。全书从五个方面多方位、多角度地对2023年度湖南文学概况进行评述,分别为2023年度文学创作概况总结、2023年度期刊观察、各市州文学概况总结、省级各文学学会的工作总结和2023年度湖南文学成果汇总。本书系统总结了湖南文学一年来的工作,为今后的文学工
此为海口经济学院校本教材。全书由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大部分构成,包含作者简介、作品导读、作品、思考练习、相关链接五大内容。在作品选择上,编者既侧重文学审美价值,又尽可能呈现文学史的面貌,避免人为分割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缺陷,也避免对于作家身份、资历的先入为主的依赖,以及对既有的文学史“定评”惯例的遵守,力争做到便于教师
本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传统吟诵的当代价值,探索传统吟诵教育推广普及的方法和路径;第二部分围绕“霸王别姬”这一经典文学母题,梳理郭沫若、张爱玲、白桦、潘军等作家对于这一文学母题的想象,并阐释其现代精神价值;第三部分是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
本书选择13部具有鲜明时代内涵、独特艺术创造、持久审美价值、突出社会影响的红色文学经典(小说为主),以散文的语言和笔调,进行角度别致的鉴赏,以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发现其经典内涵,构成“红色经典的时代之问”意义整体,将艺术鉴赏与历史感悟、生命哲思以及情感美、人性美的品读有机融合,显现那些逐渐远离年轻人感知范围的红色文学经典之
本教材针对普洱学院人文学院2021版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订,主编李祖军现就职于普洱学院,担任普洱学院副院长职务,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公开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出版有学术专著《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研究》,本书为作者的第2本图书。本书遵循时间顺序与主题并行的原则,既按照文学史的发展轨迹进行编
王定安,字仲貘,号文白,一号鼎丞,是晚清较为知名的宜昌籍文化人物。在同时代的宜昌文化名流中,其流传后世的著述文字,从体量上看仅次于宜都人杨守敬。而且,王定安先后追随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共二十余年,参与或见证了晚清诸多历史大事,官至署理山西布政使,也算得上是晚清一位宜昌籍名宦。 《王定安诗文辑注》辑录了王定安之诗文、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