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以下五个方面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史学:第一,历史和历史学的概念及源流;第二,自历史学诞生以来历史观的演变及唯物史观的诞生、内容、意义;第三,历史认识的特性、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四,传统史学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变迁历程,即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史和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史研究丛书》之一种。该套丛书的主要内容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整理与研究”的结题成果,该项目已于2018年在国家社科规划办顺利通过结项。本书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过程中,贡献最大、影响最深远、成果最突出,以及在特定时期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传播产生过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由恩格斯根据《反杜林论》“引论”的第一章“概论”和“社会主义”编的第一、二章“历史”“理论”改编而成,恩格斯在改编时作了修改和补充。马克思称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本书立足于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全面阐述了这一著作的写作背景、核心内容、理论贡献与思想史定位,并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19世纪70年代,欧洲革命形势出现重大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事业再一次面临严峻考验。为纠正当时的错误思潮,把运动引回正确的道路上来,马克思门撰写了《哥达纲领批判》这部纲领性文本。他通过批判性阐释,全面驳斥了拉萨尔主义对系列关键问题的误解和歪曲,重申了无产阶级斗争原则,具有深远的革命实践意义和理论创新意义,是理解科学社会
《反杜林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作出重要贡献。本书全面解读与阐发《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主要观点、理论贡献、思想史定位,挖掘其所蕴含的科学的理论观点与思维方式,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公开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过程、它的理论来源和思想基础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费尔巴哈论》的写作背景和原因;《费尔巴哈论》的出版和传播等。
本书内容包括:“青年马克思”的时代;马克思为什么要写《博士论文》;《博士论文》是一篇什么样的“论文”;《博士论文》的世界观变革;《博士论文》架起了古希腊思想通向《资本论》的“桥梁”等。
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重镇、何谓21世纪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元理论问题、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等。
本书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聚焦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实效之目标,围绕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之任务,探索案例教学模式创新之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高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究社会现象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凸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