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3章,在论述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立足于新的信息环境,结合医药领域的实例,系统地阐述了信息理论及其实践有关方面的问题。在分析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信息源、信息传递、信息流、信息组织、信息用户及信息需求、信息服务、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及信息事业管理等知识。本书不仅可以作为信息管理及
媒介技术变革、三网融合的提速与媒介使用习惯的变化,促使新媒体业态的出现,也改变了新闻传播专业的就业生态,《21世纪信息传播与新媒体系列丛书》正是顺应这一形势需要推出的。这套教材是联合全国几所大学的资深学者编写而成,内容囊括了融合新闻、数字媒体相关理论到视听媒体实践操练层面等系列内容。主编石长顺,华中科技大学博导、教授,
本书旨在讨论网络经济时代的核心信息政策问题。既有关于中国和美国从传统网络向数字网络全面过渡中所面临挑战的综述,也有关于电信、有线电视、广播电视、移动及其频谱的政策,以及相关的管制结构等。此外,还讨论了美国的普遍服务和中国的数字鸿沟,以及美国政府在提供可接入的、开放的公共平台以及保护儿童不受侵犯的和谐网络上的作用。本书各
作者考察了电子媒介语言与传统交往方式的差异,并认为这种差异深刻地影响了人感知自我和现实的方式。当电子媒介进入我们的日常交往时,其语言的多变性引发了意义去中心化,以及自我意识的消解。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方式的概念中发展出信息方式的概念,并指出晚期资本主义的转变是和从生产方式转向信息方式相对对应的。
本论文集是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10周年院庆论文集。其中包括30篇院系教授、副教授、讲师原在新闻类或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作品,这些论文大多获得了国家级、省级或校级学术研究项目的支持,是对专业学术理论研究的探索,或是关于新闻传播具体实践应用的成果总结,具有鲜明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一部分文章观察传统媒体如报纸或以新媒体
李益等编著的这本《数字化媒介语境下的传媒审美文化》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规划基金项目数字化媒介语境下的传媒审美文化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全书共9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数字化媒介语境下的传媒审美文化的新形态及其新特征,引导受众在媒介革命中实现审美实践的能动适应。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媒介特征与变革趋势,媒介变革与审美
《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从网络信息传播的角度出发,全面而详尽地介绍了网络信息的采集、编辑加工,网站的规划与设计,网页的色彩、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导航、版式设计,Dreamweaver网页制作工具,网络信息的发布与维护等内容。本教材的特点是,从培养读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在介绍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注重当前网络信息制作与发
近20年来我国企业在ERP/ERPⅡ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时髦论、油水分离论和喜新厌旧论等,其中产生了复杂的应急管理事项和象征行为,本书选择广东省某企业关键用户与实施顾问采纳ERPⅡ的案例,研究了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的应急管理机制及其符号权力交互过程。本书整合社会学领域的布尔迪厄“场域—习性”理论打开了大型复杂信息系统实施成功或
“信息论”诞生于“二战”时期,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但在国内并未广为人知。《信息论思维: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是国内第一本信息论方面的通俗著作。作者从信息论的视角看世界,结合许多案例分析,用信息论去指导大家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把复杂的信息理论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人在轻松阅读中掌握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思维方式。集知识
本书从信息通信技术革命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机理出发,阐述了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生产力发展阶段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描述了欧美等国的信息网络发展战略及中国的网络发展政策。作者提出由于网络的泛在性与渗透性导致网络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重要问题,使得网络通信政策已经成为公共政策的核心。书中用大量篇幅描述了面对信息社会的到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