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晚清著名医家,浙江海宁人。温病四大家之一,浙派中医杰出代表人物。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王孟英诊治疾病的一个个真实案例,体现了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医学实践表明,营养治疗能延长肿瘤病人生存期,增强体质,增强对放疗、化疗的耐受能力。通过广泛征求患者关于营养问题的各种疑问,挑选出最为关注的100余个共性问题,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专家回答,如肿瘤细胞能饿死吗?肿瘤患者如何补充膳食纤维?肿瘤患者可以喝咖啡吗?输液是补充营养最佳方法吗?肿瘤患者遇到腹泻问题时候应
本教材针对来华留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充分借鉴和吸收了中、英文各版《中医诊断学》教材的成熟理论和先进之处,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内容编排图文并茂。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中医药类专业第三轮英文版规划教材,旨在推动中医药留学生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科学规划和部署高等学校中医药类专业英文版规划教材建设工作,培养优秀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
本书对席弘学派的形成、发展、流传做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并对席弘及其传人的生平、行医事迹及学术经验做了总结,系统整理其学术思想和诊治理论,包括补泻手法,针法应用及腧穴配伍方面,继承弘扬席弘针灸学派的特色和优势。
《蠢子医》采用歌诀体裁夹叙夹议,开门见山,不尚空谈,既是一部浅俗易晓的医学启蒙读物,又是作者多年实践经验的朴实总结。书中不泥古说富于创新之处颇多,其所载医案、所治疾病涉及内、外、妇、儿、眼等科,王霸兼施,刚柔相济,用药灵活,效果颇佳。时人称赞“奇而能中,险而实夷。简要以摄烦,警透以化障。用毒而反剂其平,师古而妙用其创”
本书是整理和校注《医法圆通》,这是郑钦安的“火神三书”之一,成书于清同治十三年,全书分为四卷。书中论述了各种杂病的阴阳虚实,经方、时方的辩证应用要点,非常符合临床实际。全篇主旨在于指出用药最主要的是辩证要有阴阳虚实的实据,不可以固定药方和药品,强调外感疾病应把握六经提纲,内伤疾病则应探究阴阳盈缩,并强调重视阳气。郑氏列
《医学心悟》是清代著名医家程国彭的名著。程氏自幼学医,博采众长,医名大振,从医30多年后,根据临床经验著成此书。本书共分5卷,末附1卷。书中明确提出辨证八纲、施治八法理论,并对伤寒及内、外、妇、五官疾病作了系统论述。其论全面中肯,语言简明平易,治法切于实用,故自清代以来,成为初学中医者的必读之书。本书初刊于清雍正十年(
本书为清初医家陈士铎所撰。本书约成书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共分14卷,内容包括内、外、妇等各科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7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并说明方药作用,以及配伍关系。每一证除有一个主治方外,还附有一个备用方,以资互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等各个年龄阶段均有发生。肥胖会引起继发性的冠心病、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减肥的方法。本书所论述的穴位减肥,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减肥方法,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经络、穴位
这是一本针灸通俗读物,也是一本探讨身心健康的生命通识教育读本。内容转化自左常波教授举办的一个为期5天的线下课程“极简针灸——开启针灸之门”。作者经过长期的针灸实践,基于对传统中医的思考,创造了一套自己的针灸模式,这种针灸模式在技法上极其简约,疗效也非常好。本书中,作者正是抛开复杂的中医理论,换个角度带我们去理解关于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