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地区蒙藏民族文化交流及对社会和谐发展的影响研究》其内容主要由元朝初期至清朝晚期青海湖地区蒙藏关系发展历史研究(第一章至第四章)、青海湖地区蒙藏文化交流及其相互影响研究(第五章)和青海湖地区蒙古部落的生活习俗研究(第六章)三部分内容组成。基于该项目研究成果和经验,将青海地区蒙藏文化交流与发展作为课题,从文化人类学
本书以贵州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分布区域、历史文化为维度选取研究对象,聚焦苗族、布依族、侗族3个人口数量位居贵州少数民族前三的民族以及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瑶族等5个遍布贵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世居少数民族,从文字、音乐、服饰、生产活动等方面,全面深刻地研究这8个民族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多个层面中形成的朴素
本书共5章,主要内容包括: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形成与表现形式;川滇藏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生态伦理;云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渝黔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等。
油米村目前尚存留有9位东巴,是东巴文化重要的传承者,在本书作者的带领下,本书用人类学口述史的形式对着9位东巴的人生经历、日常生活、宗教仪式、社会交往等进行了抢救性记录。东巴是纳西东巴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的智者和神职人员,也是文化遗存的主要传承者。东巴文化包括艺术、历史、哲学、天文学,自成体系,是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文化的
本书作者在梳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考古资料,通过合理想象推断,为读者还原讲述了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大月氏兴起、强盛、消失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战略意图本为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但出使西域后却客观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开通后,大月氏作为西域大国,与汉王朝关系友好,常互派使节,促进了丝绸之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由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多样性形成了既有共同特征又有不同特质的冰雪文化。中国北方地区属“泛北极文化圈”范畴,东北地区每年有长达半年以上的寒冷季节,人们为了适应这种生存条件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冰雪文化也融入到了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冰雪文化的研究,可
本书共四章,内容包括:辽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婚姻习俗、辽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婚姻习俗的变迁、北方游牧民族婚姻习俗与女性、辽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婚姻习俗变迁的原因和特征。
学术集刊《西南边疆民族研究》自2009年以来连续进入CSSCI来源集刊,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时被评为两种优秀集刊之一。计划每年出版4期。《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30辑包含8个栏目共26篇文章。本辑主打:健康人类学。其他文章基于“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出发点,主要围绕中华民族和各民族“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本书是其中的第二卷,收录了留金锁整理注释的《善福白史册》以及萨加斯特的拉丁文转写、恩和巴雅尔的基里尔文转写,还有汉文、德文、俄文3种译文。本卷的出版为《十善福白史》的研究者提供了多种文字版本,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
普米族是我国古老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普米族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身独特而又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中的普米族韩规经籍,记述了普米族人的崇拜活动、社会生产以及生活方式的历史演进过程,是普米族人朴素的民间信仰、生产生活、历史文化等的结晶和积淀。《普米族韩规古籍译注》针对云南少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