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笔者总结近五年以来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基于同位素示踪和定年技术、生物标志物及光谱学等指纹识别方法结合同位素混合模型,研究了坡面尺度侵蚀区域土壤有机碳及化学组分对土地利用方式和侵蚀强度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阐明了小流域沉积区域全样和团聚体有机碳的历史沉积序
本书是钟祥市土地质量调查项目成果的集中反映,主要从农业地质背景、富硒土壤资源、农田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特色农产品种植、土地质量评价及农业综合区划等几方面进行阐述,研究成果为钟祥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数据,对发掘钟祥市长寿文化、特色资源、生态环境等优势,构建长寿产业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本书分两章,即第一章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第二章不同统计单元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具体内容包括:数据来源与质量、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全省土壤地球化学参数、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地球化学参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地球化学参数等。
本书是近年来萧山区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调查、土壤改良等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第一章简要分析了影响萧山区耕地质量的自然因素与农业生产条件概况;第二章介绍了萧山区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的技术方法;第三章总结了萧山区耕地土壤属性;第四章对萧山区耕地地力分级及各地力级的地力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第五章对萧山区耕地地力进行了
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田土壤肥料长期试验网络为基础,首先论述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的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包括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及稳定性、农田外源有机物料碳的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农田土壤有机质演变的模型模拟、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增产协同效应及其潜力、土壤有机质提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等。接着
土壤水分是能够敏感响应气候变化和水循环特征的地表关键环境要素。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土壤水分数据获取与应用已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针对全球变暖背景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响应机制与归因分析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急需系统深入探索土壤水分演化格局与驱动力分析。本书从土壤水分含义出发,在详细阐述土壤水分数据产品研制方法发
全书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实验指导,第二部分为实习指导。实验指导包括土壤和肥料的采集和制备,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肥料要素的测定,土壤施肥量的估算,植株氮磷钾的测定。实习指导包括地质地貌、岩石的野外判别,土壤剖面挖掘和剖面形态观察描述记录,植物营养大实验和土壤地理,肥料生产线等内容。文字描述通俗,实习内容照片丰富,有效提
全书共8章,首先道明紫色土耕作侵蚀的研究意义以及影响因素,然后研究了耕作侵蚀对坡地土壤侵蚀和沉积、土壤元素变异性及与在水蚀复合作用下土壤元素的迁移,最后叙述了退耕与长期逆坡耕作对土壤碳氮磷分布的影像,以及坡地耕作侵蚀防治措施。本书系统阐述了不同耕作机具的耕作侵蚀力,分析了耕作方式、土壤可蚀性和地形易蚀性对耕作侵蚀的影响
耕地是作物安全生产的基础,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技术等措施旨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盐城市十多年来在耕地质量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过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及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积累的数据资源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方面收集的材料,对现有盐城耕地质量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盐城在耕地地力保护、耕地质量改良和耕地质量评
本书研究土壤干层与植被耦合特征,对于地处西北的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也能为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理论指导。宁南山区位于黄土高原西北缘,长时间遭受土壤侵蚀造成其生态环境日益退化,是典型的环境敏感地区。本书重点著述该地区土壤干层与植被耦合特征,通过实地考察,重点以土壤性质的结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