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讲述《争座位帖》,又名《论座帖》《争座位稿》《与郭仆射书》,为唐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颜真卿致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信函,是颜真卿行草书法的代表作。董其昌、何绍基临《争座位帖》对照是继名家临名帖系列·王铎、八大山人临《兴福寺半截碑》的延续。与《祭侄文稿》《告伯父稿》并称颜真卿三稿的《争座位帖》,历来备
本书从汉至唐一直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字教材,同时,抄写规范精雅的本子也有作为临书范本的功能。唐代以后,《急就篇》的主导蒙学教材地位方为《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所代替。流传至今最早的《急就章》写本传为皇象书,今有刻本流传。
本书以时间轴呈现了六十年来上海书协的发展历程,清晰再现协会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历史,记录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六十年来所走过的每一步印迹,六十年来协会在创作展览、学术理论、教育培训、合作交流、协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书法人才的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本书为我社融媒升级产品图书的延续,编写者也是我们的老作者翁志飞老师,对二王小楷精研多年,这次是对王羲之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以及王献之小楷《玉版十三行》中的范字进行逐个讲解和分析,并配以技法进行演示,生动形象,较以往出版过的图书实用性更强。通过著名书法家翁志飞老师精准的临写,可发现其字形变化的奥妙,又能快速掌握“二王
本书主要阐述了对毛笔书法教程的探讨与研究,并对书法的本质及其发展历程,文房四宝、毛笔楷书、毛笔隶书、毛笔行书和毛笔草书的基础知识也进行了介绍。其中详细介绍了楷书学习的基本技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内容,以及楷书四大家碑帖如何临帖的相关知识:最后对书法审美、书法的魅力及审美标准也进行了论述。
本书为书法作品,以临摹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千字文》为内容,在每页纸的边上专门用印刷体做出相应的注释便于大家学习。标准草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书写规范。犹如千百年来已经定型的楷书、隶书等结构是一样。在这个规范中,书法家完全可以从用笔提按的节奏、笔法的方圆与正侧、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浓淡,甚至结构的宽扁、方正、开合等方面发挥想
本书内容包括:妙严寺记、胆巴碑、勤礼碑、李思训碑、郑文公碑、鲜于璜碑、爨宝子碑、曹全碑、石鼓文、散氏盘、毛公鼎。
《说文解字》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专著,作者为东汉的许慎。此书对研究中国文字的演变历史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许慎在中对汉字的起源、构造、字体、书体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这篇文章既是《说文解字》一书提纲挈领的概述,又是一部文字演变的简史,对今天的读者来说,既有巨大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为初学篆书的读者而编的篆书入门读物。内容选自东汉许慎所编的《说文解字》中的说文部首。许慎把所能收集到的汉字分为十四编,540部。每部均由一汉字字根统领,称为部首。这540个汉字部首,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历代学习汉字者大多都是由此入门的。本书选取了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杨
《欧阳询书法字典》共收集欧阳询、欧阳通以及历代书法家中研习欧字极为优秀者留存的碑刻、书迹作品六十五种,字形共计三万五千六百多字,字头三千五百一十三字。《欧阳询书法字典》由六部分组成:1、说明;二、书家及书迹简介;三、笔画检字表;四、正文;五、汉语拼音索引表;六、附录:《欧阳询书法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