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风起云涌、思想碰撞,构成了观念的历史;对这些观念的反思,将照亮中国文学批评的未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了理论和批评建设的热潮,当时所倡导的文艺上的“百花齐放”、学术上的“百家争鸣”,使文艺批评的理论和实践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50年代的文艺争鸣,以及当时出现的一些关于“现实主义”的批评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与丝路文化》内容分为唐代文学研究、河陇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三个专题。集中探讨唐代文学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密切联系,研究丝路文化背景下唐代文学发展的多元化特征,展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成果,交流古代文学学术问题及教育教学经验。其中既有专家教授的研究,也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探讨。本论文集在中国古代文学研
一部人类文明的历史,总是时刻面临着来自非文明要素的挑战。换言之,一部人类文明史也即是一部企图通过寻求理性或科学能力以应对生活或者说支配环境之雄心彰显的历史。说得直白些,就是如何确认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之间“我思我在”的命题。就人文的不确定性而言,在当下,她尤其需要作为孪生姊妹并自以为是的科学的理解。本来,没有人文的不确定性
本刊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集刊,每年2期,每期20-24篇文章,已出28辑。自27辑开始由我社出版。本刊刊发国内外具有原创性的汉语言文学论著。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民俗学等。本刊关注学术前沿的精品成果,注重有价值的原创性理论或原始性资料,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
受到《艺文类聚》等中国古代类书的启发,本教材以并列式四字成语为专题形成章,共十四章,章下分节,以四字诗词名句为节标题。就内容而言,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着重体现一个人字,人的存在时空、自然环境、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等等。就结构而言,分为主题概述、文论摘录、中心选文、作者/出处简介、字词注释、作品解析、
本书系杨义教授在澳门大学主持的南中国海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的阶段成果,论题涉及西学东渐、天主教及新教传教士来华、19世纪华南地区的中英文报刊、20世纪上半叶的民族主义等。三位作者以具体而微的人物个体、文本个案或典型事件为聚焦点,借助报刊、档案等原始史料或代表性文学作品之分析,试图从一个较长的历史脉络中考察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
朱德发教授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第二代学人中的杰出代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独著、合著和主编的书达50余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及时总结和编选他的著作的评论文章,对于推动和深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书为朱德发教授著作评论文章的精选集,通过编选朱德发教授著作的评论文章,意在展示一代研究
李先国著的《越地现代文学理论研究》引论部分介绍了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的越地现代文学理论著作。主体部分从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赏评论、发展论五个方面考察越地现代文学理论。余论部分从审美与启蒙方面论述越地现代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全书系统地展现了夏丐尊、许钦文、范寿康、徐懋庸的文学理论研究成就,以及章锡琛、范文澜分别对国外文学
延安文学研究述论
《文心雕龙》蕴含了丰富的修辞学宝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修辞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刘勰对汉字、汉语独有的特征及现象进行了全方位的把握与分析,建构了中国古代修辞学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是对《文心雕龙》的修辞学内容进行本体论的研究,即以《文心雕龙》中有关修辞学的内容为考察和研究的对象,旨在客观地整理、归纳出《文心雕龙》的修辞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