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中日古代美学与文论文献中提炼选取了十八组美辞,包括文、道、心、气、诚、情·人情、理·理窟、慰、幽玄、物哀·感物、物纷、寂、侘、俳谐等,运用比较语义学方法,以考(文献学上的考据、考证)为基础,以论(理论分析与建构)为旨归,揭示中日美辞在各层面上的复杂关联与民族特性,并有助于建构作为区域美学的东亚美学和东方美学。
本书立足于中国传统文论学科,选取三千余年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原文,采用逐一“点评”的方式,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六大关键词予以涵养,挖掘其中蕴藏着的核心价值观丰厚资源,为其培育、践行和传播提供理论资源与话语支撑。
本书内容包括:唐代文化的兼容并包略谈、论隋唐时期两京驿道的绿化问题、略论王维的七言山水诗、高适籍里新证、唐人小说中的昆仑奴等。
本书梳理了中国文论的西化历程,揭示出中国文论失语的本质是现代性变异。从文化转型和文论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实现中国文论中国化的三条路径:中国文论的当下直接有效性、西方文论中国化、让中国文论在当代中国成为主流话语。
本书既有对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大师的锐评,也有对作家之间的互文阅读,涉笔于小说、诗歌、电影,试图去触摸文学经典的那道窄门。
“古典精粹”丛书收录了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典籍,注重趣味性、可读性。中国古代图籍内容丰富,涉及门类广泛,精刻本校勘谨严。选择其中的经典本影印,可为当代研究提供准确的资料,也可为普通读者接触古籍提供机会。 《文心雕龙》十卷,南朝刘勰着。刘勰(约四六五-约五二一),字彦和,主要活动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曾官拜县令、步兵校尉
本书选取了洪灵菲的小说和诗歌代表作品,以求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洪灵菲的创作个性与特征。洪灵菲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后到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读书,学生时代就积极投身革命运动。1930年“左联”成立时,他为七人之一。洪灵菲的创作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投身革命所面临的困难与矛盾。
本书为评论集。内容包括:那个叫林语堂的漳州人;林语堂以理趣入文;杨骚与林语堂及其家人;李代桃僵话柏英;寻找一条大河的源头;王愿坚脚下的一亩三分地等。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巴金散文创作艺术探究》,主要探讨巴金散文风格的形成及发展、巴金散文的美学内涵、巴金散文的无技巧理论、巴金散文的修辞艺术、巴金忏悔意识的流变、巴金早期散文的意象特色等问题,偏重于理论分析;下编为《巴金小说创作艺术探究》,主要探讨《家》的人物形象、《家?春?秋》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对巴金创作的影响、《家
《历代经典诗文吟诵鉴赏读本/弘教系列教材》精选了上古至明清时期几千年来广为流传的著名作家们适合吟诵的经典代表作品二百余篇,对每一篇入选诗词文均作详细的解读,有作家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诗词疑难点注释以及诗词意境鉴赏等内容。全书包含:先秦部分、秦汉部分、魏晋南北朝部分、隋唐五代部分、宋金部分、元代部分、明代部分和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