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汇集了八位中国著名文论家的作品,分别为:钱中文《新理性精神与当代文论建设》、童庆炳《文化诗学导论》、孙绍振《文学文本解读学》、高建平《回到未来的中国美学》、王岳川《当代西方美学主潮》、李春青《中国诗学:从古典到现代》、王岳川《当代西方美学主潮》、陈晓明《不可遏止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转型》、吴子林
本书收入美国著名汉学家康达维(DavidR.Knechtges)教授多年来在赋学与选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共九篇,由康达维教授本人精选并编辑。康达维教授长期从事汉魏六朝文学研究,是美国汉魏六朝文学研究之巨擘,《剑桥中国文学史》的《东汉至西晋》部分的文学史就出于先生之手。他曾以一人之力将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赋的部分全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19)》将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唐代文学研究界的基本研究情况及动态囊括其中。主要内容分为一年记事、会议综述、专载、一年研究情况综述、新书选评、问题研究综述、港台及海外研究动态、盛德清风、索引目录等栏目。 它的特点是力求全面地反映国内本年度研究唐代文学的基本情况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同时
在侠文化理论观照下,从整体上考察中国现代新文学作家侠性心态的生成与嬗变及其基本特征,对新文学的生成给以新的理论阐释,开掘侠文化作为一种思想启蒙资源的价值意义;对鲁迅、郭沫若、老舍、沈从文、李劼人、艾芜、蒋光慈、丁玲、萧军、萧红等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文本加以
本书选取了新时期以来晋东南地区的部分作家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作家们的代表性文学文本,发现这些作家切入生活的角度和着眼点,探究作家们与晋东南地域之间的情感的联系,旨在挖掘作家们如是创作的原因及其文化意义。
本书编选了海内外知名学者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精彩论文二十八篇。这些论文既有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重新思考,也有对华语语系文学的拓展;既有文学的呈现,也有对华语语系文学的拓展;既有文学的呈现,也有跨学科的视野,其核心主题是展现海内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世界主义的人文视景。
本书分“小说论”“剧作谈”“媒体追踪”“劳马文学年谱”四部分,收录了国内文学批评家们对劳马小说及话剧作品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章以及媒体的一些相关报道,比较系统地阐释了劳马的创作论。
本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文献与口头的关系。这是一个在世界民俗学的发展中提出的普遍问题,无论中外,都会遇到。但在全球化时期呼吁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思潮中重新提出此点已成为国际民俗学界当代面临的前沿难点问题。它已不是纸与口的媒介之争,也不是书斋与田野的方法比较,而是带有对民俗学的多元格局与统一模式之差异的根本性质的思考。本书使用中
本教材主要涉及人生意义、社会理想、自我与社会、情与爱、人与自然、人与科技、美的发现、财富等板块的教学,让学生在细读相关的文学经典文本的基础上,认识现代生活,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三观”,进一步理解自我与社会,自我与国家,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使其生活情趣、审美价值、人生素养等均得到应有的训练与提高。
本书合刊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和《漫说文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两册“有趣的小书”,是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三位学者1985年到1990年切磋学问、品谈文章的记录。“三人谈”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命题,关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打通了近、现、当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