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两册,“问道滨州”是由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湖南省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主办,由山东省滨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山东省滨州莲华书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简帛书法研创高级培训班”,和“问道长沙”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中心、湖南博物院、长沙简牍博物馆、贵阳孔学
本书介绍了艺术字、花体字的设计方法,还讲解了如何将这些元素应用在手账绘制中。全书共8章,第1章介绍了绘制工具和颜色搭配;第2章讲解了常用字体的风格及特点;第3章讲解如何用字体变形展现更多的设计风格;第4章讲解装饰元素的特点和设计元素的特点;第5至第8章则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和创作思路。 本书适合绘画初学者、手账制
本书为毛笔楷书,魏碑学习基础教程,主要通过讲解魏碑《元略墓志》的艺术特点、基础书写技法以及学习方法,从零开始,一步步带领初学书法的广大读者们掌握学习书法的方法,并在掌握书写技法的基础上,对抽象线条的审美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力。以书写技法学习为全书重点,从实用工具到用笔、用墨,到线条练习、笔画讲解,再到例字、间架结构分析讲解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其为“旷世神品”。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做对比:《兰亭序》是雅士的风格,《祭侄稿》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各领风骚,称得上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大里程碑。 本书以苏东坡的《寒食帖》为主题,对全文129个字的写法逐一进行精讲,同时选取苏东坡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
该书以三百余幅高清图版,全景式展现了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时代延续长、内容丰富的古阳洞造像题记全貌,从祖先崇拜与佛教接受、文化制度与僧官制度的影响等角度出发,探析这些因素与佛教、石窟开凿及造像题记书写者的关系。本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亮点: 一、注重原境式呈现。完整展现了造像题记在古阳洞中的具体位置,弥补了图版资料中常会存
本书内容:《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十月。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33行,分5横列。书体为隶书,篆额久佚不存。全碑共1165字。此碑于明万历初在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出土,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本书图版选用民间旧藏三套明代拓本,分装三册,字迹清晰,拓工精善,裱工细致,本书一个函套三册,依原大原色原貌高清影印。因拓工精善,版本上佳,存字较多,是临摹学习的佳本。《天发神谶碑》,石呈圆幢形.依石环而刻之,宋代时原石断为三段。上段21行,中段17行,下段10行,共存213字,故又称《三段碑》也称《三击碑》。碑后有宋代
本书稿收录了顾森先生书写的《千字文》和《木兰辞》两篇文章。《千字文》对仗工稳,文采斐然,是古代流传较广的童蒙读物。《木兰辞》充满传奇色彩,基本上保留了民歌易记易诵、朗朗上口的特点。作品显示出作者书写过程中的身心畅快,体现了书法承袭传统法则、提高修养、抒发情感的作用。作者在宣纸上或即兴,或感慨,或联想,时时记录书写时的情
本书又称《天重纪功碑》《三段碑》,三国吴天玺元年(二七六)书刻“相传为当时著名书法家皇象所书。此碑胡宗师元佑三年刻跋时石已断为三段,碑石旧在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天福寺后移至尊经阁,清嘉庆十年(一八〇五)毁于火。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晋王义之书法,集王书因此而盛。《圣教序碑》系僧怀仁摹集内府收藏王羲之书法而成,摹集始于贞观甘二年,成于咸亨三年、原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