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教学纵横谈》稿首次聚焦高校中文系专业课程“中国古代文论”(或“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文学名篇导读”),立足于多年课堂教学实践,选择“纵”与“横”两大维度,分别从教材、课堂、教师、学生等多个层面展开教学研究,以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善课程教学成效、增强学生能力水平,旨在当前教育大变革时代探讨适宜的教学方
本书稿是一部论文集,选取了作者自2008至2016年间发表的二十篇论文,其主要内容包括当时有兴趣的理学与文学,诗派形成原理,以及做两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宋代科举与文学》、《宋元文章学》)后意犹未尽的相关文章。大致按原发表时间先后排列,部分文章作了些许修改或补充。
本书所讨论的不是哲学层面的所谓“本体论阐释学”,而是文学批评层面的“方法论阐释学”。故书中着重介绍中国自先秦以来的关于文学作品解释的传统,力图将文学阐释的观念、方法与诗歌的注释形式、文集的编纂方式结合起来考察,从中见出某种共同的“阐释学眼光”。
《中国当代寻根文学思潮论》是对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当代寻根文学思潮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与分析。主要发掘了寻根文学思潮出现的背景和原因、寻根文学运动的过程,以及寻根作家们的文化策略;深入分析了寻根文学的审美特征、价值取向和精神诉求;详细探讨了寻根文学对现代化和民族化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和意
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南宋书棚本与江湖派研究,涉及陈起、张良臣等江湖诗人生平事迹考证,书棚本唐人小集、南宋群贤小集、《江湖前后续集》《江湖集》等江湖派基本文献研究;第二部分是元代文学文献整理,在对海内外公藏元刻本进行目录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元刻元人别集进行叙录,并对《全元文》所收虞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是1999年12月首批入选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书稿是该研究中心张光芒教授的个人学术论文自选集,通过梳理启蒙文化与百年中国文学的关系,来探讨中国新文学发生发展的轨迹和规律。
本书是著名汉学家李欧梵先生关于张爱玲文学现象的评论及随笔。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谈论张爱玲。要找一个词语来形容张爱玲,可不容易,“传奇女子”“才女”,在本书中,作者李欧梵用了“苍凉”和“世故”来形容张爱玲。“苍凉”代表了张爱玲自己的美学观点,“世故”则体现了作者对张爱玲的看法。后半部分是作者关于张爱玲的电影评论。
本书将主要对当代文学插图中的优秀作品进行考察,考察的对象也包括为“五四运动”之后的进步文学和革命文学所配的插图,主要涉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文学插图。其中的特殊之处在于,插图画家除了对这些文学作品相当熟悉之外,有不少人还是作品所描写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并且与文学作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流。本书考察的范围包括创作内容、
本文的研究对象不囿于以往西周传统典籍和出土文献的研究范围,特别重视“文献中的文献”的文学价值,使系统的文学研究深入到西周文献之中,扭转西周文献主体上限于历史、哲学研究范畴的局面,强化西周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能够较全面真实地呈现西周文学的发展面貌,正确评价西周文献的价值。笔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西周文,通过对西周文的文学渊源
在福建省委宣传部的关心和支持下,《轨迹——2017至2018年福建冯梦龙研究纪事》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它以翔实的材料,真实记录了福建省在近两年(2017—2018年)推进冯梦龙研究“1316工程”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的历程。对冯梦龙文化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它不失为一本融时代性、学术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好书。这是集体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