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湖北省地理志》为林奎腾所著,专述湖北省一省的行政区划、地势气候、各类物产、工商实业、商贸交通、政教民俗等等,全面介绍了湖北省在当时的基本情况。本书不但继承了部分中国古代志书区域特点鲜明、资料来源广泛等特点的同时,还随着社会的进步,具有了新的时代性,例如在继承古代志书物产、职官(官制)的同时,增加了近代新出现的实
本书为《长沙晚报》橘洲副刊“文脉长沙”专栏刊发文章合集,主要关注湖湘文化变迁,聚焦长沙文化蕴味。全书内容分为“名人篇”和“名胜篇”,“名人篇”包括屈原、贾谊、王夫之、陶澍、曾国藩、何绍基、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等对长沙乃至湖湘文化影响深入的人约25篇,“名胜篇”包括长沙地名来历、四羊方尊与宁乡青铜器、马王堆汉墓(辛追)
《萧山县志刊误》,三卷,清毛奇龄撰,收录于《西河合集》。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以萧山新修县志踳驳失考,因逐各条为之厘正。凡沿革之误二条,称名之误一条,封属之误二条,坊里之误二条,古跡之误三十八条,人物之误三十五条。……本非郡县志书。而列于郡县志书中者,以所刊正者乃郡县志书,犹《新唐书纠谬》列于正史之例也。”卷一
《新修余姚县志》二十四卷,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刻本,书前有沈应文叙及修志姓名,有图,卷一至卷五为舆地志,卷六至卷九为建置志,卷十、十一为食货志,卷十二为官师志,卷十三、十四为选举志,卷十五至卷二十一为人物志,卷二十二为典籍志(附碑刻),卷二十三、二十四为丛谈。《新修余姚县志》二十四卷,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刻
《(万历)嵊县志》,十三卷,明万民纪、林岳伟修,明周汝登纂,万历十六年(1588)刻本。依《(民国)嵊县志》卷三十二,是书书前有王大康、林岳伟、周汝登三人序,现仅见林岳伟、周汝登序。正文前有图五幅。卷一建置考,卷二区域考,卷三山水考,卷四风物考,卷五版籍考,卷六学校考,卷七祠祀考,卷八官师考,卷九选举表,卷十名宦传,卷
《(民国)萧山县志稿》,彭延庆、张宗海修,姚莹俊、杨士龙纂,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全书三十三卷首末各一卷。卷一为疆域,卷二为山川,卷三为水利,卷四至卷六为田赋,卷七至卷八为建置,卷九为古迹,卷十为学校,卷十一为纪事,卷十二官师,卷十三、十四为选举,卷十五至卷二十七为人物、列女,卷二十八、二十九为琐闻,卷三十至
《(康熙)诸暨县志》十二卷图一卷,清蔡杓修,清章平事等纂,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书前有章平事序、凡例,以及图八幅。卷一为疆域、城池,卷二志署廨、山川,卷三志古迹、物产、灾祥,卷四志田赋,卷五志水利、学校、祠祀、武备,卷六为职官表,卷七、八为选举志,卷九至卷十一为人物志,卷十二为序记。《(康熙)诸暨县志》十二卷图一
《(道光)嵊县志》十四卷,首末各一卷,清道光八年刻本,清李式圃修,清朱渌等纂。书前有分巡浙江宁绍台海防李可琼序、绍兴府知府冯清聘序、李式圃序,以及修志名籍、凡例、县志图等。卷一为分野、建置、山川等志,卷二为城池、署廨、水利等志,卷三为户口、田赋、风俗、物产等志,卷四为学校志,卷五为庙坛、寺观等志,卷六为职官、名宦等志,
(成化)新昌县志,(明)李楫修,莫旦纂,明成化十三年(1477)修,正德十六年(1521)刻本,全书十六卷,卷一为图像,卷二为沿革、分野、疆域、乡都、城郭、户口,卷三为山川,卷四为风俗、田赋、土物,卷五为治所、学校,卷六为义事、典籍,卷七为官宇、祀典,卷八为坊巷、桥梁,卷九为宅第,卷十为寺庙,卷十一为氏族、科第,卷十二
清代康熙一朝,会稽县志曾有两次修纂,首次修纂于康熙十二年(1673),由时任知县吕化龙主修、董钦德编纂;第二次修纂时间为康熙二十二年(1683),由时任知县王元臣主持,董钦德、金炯编纂,全书二十八卷首一卷。两种县志都收入《绍兴大典》第一辑,康熙十二年版现已出版,此为康熙二十二年所修。清代康熙一朝,会稽县志曾有两次修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