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亚太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世界政治和经济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俄罗斯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开始更加重视亚太地区外交。俄罗斯全面融入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积极发展与亚太地区各国关系,广泛参与亚太地区事务,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俄罗斯积极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加强国际协调
《当代国际关系史》是对作者朱明权过去多年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在有限的篇幅中描绘了当代国际关系史(1945—2010)的发展脉络。以美苏冷战的演变作为主线,《当代国际关系史》将当代国际关系划分为冷战的发生、冷战的进行、冷战的结束和冷战后四个时期,着重分析了美苏(俄)关系,同时阐述了它们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与美苏冷战这一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是作者在长期从事美国研究,特别是潜心研究美英两国原始档案的基础上的力作,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它以杜鲁门总统当政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和行动为经,以当时美国、中国、苏联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为纬,起自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后匆匆去世,终至朝鲜战争在板门店停战落幕,气势磅薄地叙述了二战后最初8年中错综复杂、纵
外事管理是一项集政策性、专业性、事务性于一体的工作,要求外事工作人员在掌握政策、遵守规范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外事实践中的各项工作流程,将各工作流程的细节工作做好做实,以实现友好交往的目的。本书着眼于外事管理实战,归纳总结外事管理实务工作的经验,力求细致化地梳理主要对外交往方式的流程,内容涵盖出访、接待、国际会议管理和突发
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到访中国,这次出使在历史上最大的争论是:英国使者有没有向乾隆皇帝下跪磕头?……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作者佩雷菲特从世界史的角度,将此次出使作为东方与西方的首次撞击来考察,于是,视野开阔了,可供思考的素材也就相应丰富起来。在作者眼中,这次英国人的出使实质意味着当时的“天下唯一的文明国
随着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相互依赖程度的曰益深化,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内的原有固化结构在不断消解,英美国际关系学派的本来优势面临挑战。基于此,本书探索了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路径与方法,前瞻了国际关系理论的整体发展趋势。全书分为“突破”与“创新”上下两篇,从自由主义、建构主义、政治心理学的不断突破到俄罗斯国际关
《国际法新视野研究丛书:国际法视角下的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研究》以欧盟最新的《里斯本条约》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交叉研究的视角,从回顾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法律机制的发展历程入手,在论述《里斯本条约》下欧盟的法律主体资格、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在欧盟法中的地位、权能的性质和范围、宗旨与价值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依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东西方关系的一次危机,也是西方阵营内部关系的一次危机。这次危机对西方集团内部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对德美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危机发展,美国和联邦德国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开始显现出来,两国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不信任、冷淡直至紧张的过程。但为了共同的利益,双方关系并没有走向破裂,而是小心翼翼地予以修
《顺风相送--中琉历史与文化(第十三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编著者陈硕炫、徐斌、谢必震。本书系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012)研究成果,为第13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书中收集了中外中琉关系研究学者的28篇论文,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中琉间历史关系。
本书聚焦于“外国公使觐见礼”,分析清代宾礼体制的原型、变体及其思想体系,进而探讨“天下秩序”与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关联。通过考察“外国公使觐见礼”的制订过程,可知从“宾礼”到“礼宾”的改变并非一蹴而成。清政府面对外来刺激时,自有其内部转换的机制,不只有外在形式上的变革,更有内在观念的调整,故清政府提出“客礼”概念,作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