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两岸学者共同撰写。使用大区闽南方言,对台湾及海外闽南方言产生与发展及与福建闽南方言的渊源和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探讨了闽南方言与两岸闽南文化间的紧密关系,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闽南方言的图书很多,但是像这样透过方言理解文化,利用文化历史事实来说明方言特点的可能就此一本。应该说,这开辟了方言研究一条新路。
本丛书为《近代稀见吴语文献集成》(第一辑),由游汝杰、盛益民担任主编。本辑共分为四册,第一册收入《上海土白功课》《苏州土白集字》《瑾邑土音》,第二册收入《松江话练习课本》《杭州方言字音表》《温州方言入门》,第三册收入《方言备终录》,第四册收入《地球图》《地理志问答(上海罗马字)》等8本吴语的故事、地理类书籍。本丛书一律
燕玉梅,苏州市煮雨疗愈写作工坊创始人。该书面向惧怕写作,写作文还停留在背诵“万能素材”、“好词好句”、“名言金句”等套作框架里的广大青少年。写作的重要性超乎想象,作文占了语文分数的半壁江山。写作是人人都能掌握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煮雨写作课培青少年的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煮雨写作牢牢把握写作的底层逻
本书主要研究大学语文教学理论方面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大学语文教学理论基础,大学语文的性质、特点与教学任务,大学语文的功能与教学目标,大学语文生态化教学实施,大学语文文言文及阅读教学,大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基本原则,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体系构建,大学语文教学和谐课堂等。
《词义构建的认知研究》基于语义、概念和意义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梳理了词义构建研究理论的发展脉络,提出词义实则牵涉语言、概念和使用三个层面,词义构建的过程是词汇语义、词汇概念、词汇意义三者在不同层面历经语言与情境模拟融合的交互作用过程。基于此,《词义构建的认知研究》构筑出词义构建三角模型,深入阐释了词义构建的规律性特征
社会空间动词是一类凸显社会空间方向的动词,根据动作参与者权势上的差异,分为高权势动词和低权势动词。社会空间动词的方向具有不可逆性,要严格遵循“权势匹配原则”。社会空间动词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类动词、“心理”类动词、“言语行为”动词等,其语义强度、社会评价色彩、礼貌原则都会影响到动词的句法表现,其句法、语义、语用表现是多
《高校语言文字传承与推广研究》以“高校语言文字传承与推广”为主题,系统性地论述了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现状,探讨了高校语言文字传承的意义和方法,探究了高校语言文字推广的性质、特点和任务,并阐述了当前高校语言文字推广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
本书从语言加工的神经机制角度来研究汉语大脑词库中的基本语言单位和汉语词库系统。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绍汉语语言单位和国内外大脑词库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三章介绍ERPs的工作原理、分析指标以及本书的实验说明;第四章至第七章是从提取和存储两种认知加工方式角度考察汉语的语言单位,综合分析汉语词库可能的基本语言单位这
本书主要是将科学实验与科普写作相结合,以科学小实验、生活中的科学、科学畅想,参观科普基地、参加科普教育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等为主要内容,收录了近209篇的科普作文。体现小学生写作技巧,对生活中的常识性科学知识描写较为生动,让广大读者可以了解生活常识,优化写作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系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稿并编辑的学术集刊,每年一到两期,主要刊发汉语国际传播理论与方法、汉语国际传播史、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课堂教学、国别汉语教学研究、孔子学院研究、汉语教师培养与培训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论文。第13辑共收入文章15篇,如冯丽萍《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循证研究与实践》、肖峰《后疫情时代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