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袁枚的诗歌理论及审美倾向,其内容多记当代诗坛趣闻逸事,也有对古今诗人诗作的议论品评,集中阐发性灵说。
中国古代志怪小说汗牛充栋,光怪陆离。作者有鬼君,作为《上海书评》资深编辑,多年来广泛集取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素材,以侦探般的眼光爬梳典籍,搜罗异事,为我们呈现出一幅传统文化中鬼怪世界的整体图景。本书延续了作者上一本书(《见鬼》)的写作风格,共分三辑,描写鬼怪世界的生活百态、运转机制和趣闻轶事,亦庄亦谐,雅俗共赏。作者洞察鬼
《词学(第四十八辑)》依照体例,设“论述”、“年谱”、“文献”、“论词书札”、“词苑”、“丛谈”诸栏目。主体的论文部分收录了词学研究领域最新的一批研究论文,主要涉及历代词与词体、词论、词籍、词史、词人交游等方面,文献部分收录具有重要性、珍稀性、代表性的词学文献整理,论词书札部分则刊发有关词学的珍贵书信手札考释等方面内容
本书分诗、词两篇,收录了《古诗十九首释》《谢灵运和山水诗》《南北朝的民歌及新乐府》《唐诗兴盛的原因及其分期》《温庭筠和花间派词人》《李煜及南唐其他词人》《词体演变及北宋词人》等文章。
本书以时间为轴,“诗言史,史含诗”,从西晋张翰《思吴江歌》成就了“莼鲈之思”的典故到当代的《吴江诗咏》,通过七十多则诗词史话故事,纵向讲述了吴江诗词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吴江的文化脉络。吴江自古文风鼎盛,诗人代出。曾歌吟于吴江的诗人,有颜真卿、陆龟蒙、苏东坡、陆游、唐寅等;生长于吴江的诗人,有严忌、张翰、沈璟、
本书在《声律启蒙》所举的例子上增添了全新的声律对法,避免了固定对法的思维定式,避免思维的僵化。附加的文史故事使得诗词生动有趣,读者在阅读时能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史知识。《姚尧精读声律启蒙》便是秉持着这一股热诚,对市面上《声律启蒙》良莠不齐的译注本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与创新。本书是“姚尧精读声律启蒙”的第二册。本书无导向问题,思
《诗词故里》是一本为广大诗词爱好者创作的文学读物。鉴于目前大家对诗词由于缺乏理解而产生的背诵难,欣赏诗词之美更难的现象,作者所选112首古诗词,在走访了大量诗词产生地以后,将每一首诗词都创作成为一篇小故事。在创作中依据“于史有据、于今有益”的原则,根据诗词的创作背景、诗人所处的创作环境、以及诗词所呈现出的诗情画意而进行
本书是部为尤三姐立传的红学评论专著。全书分为四部分,部分建立了一个《红楼梦》的世界观框架正邪两赋、风月宝鉴和补天遗石,三者结合,是理解全书,也是理解和欣赏尤三姐这个人物的切入点。第二部分解读了曹雪芹原作中的尤三姐形象,点明她是被误读了三百年的女子。第三部分首先详细比对了曹雪芹原作和程高续作中尤三姐形象发生的巨大变化,还
本书讲述每一个词牌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及围绕这个词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讲解词牌的成因、字数、韵律以及历史上第一首创调之人、之词,并对其内容加以详解;通过对史书及历史事件的剖析,阐述并辨析了一些人云亦云的历史谬误,以图其正本清源,还历史本来面目。该书稿挖掘词牌名背后的历史典故、趣闻、轶事,组成一个个短小精悍的历史故事
本书稿置身于百年中国影视外国文学改编的历史长河与文化境遇之中,借助互联网、出版界资源,运用文献学、目录学、历史学、传播学、阐释学等理论,广泛收集、仔细甄别和精心整理我国各影视公司1913-2019年间拍摄、上映的根据外国文学作品(含电影、漫画)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把握现代中国影视改编外国文学作品的历史全貌,总结百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