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对我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出现的作品、作者的评论,有对文学空间的再认识,有对现当代文学史演变的分析,有对重点作品的分析阐述,有对地方文学的评论分析,本书所收录的各篇作品是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有益补充,从专业的文学视角为学者、大众提供了很好地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窗口。
《琅嬛流麦》收录作者在将近十年时间里写下的一部分有关文学、有做一个有态度的批评家关阅读的评论文章。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包含对年度小说创作的整体观察以及对文学排行榜、科幻文学、乡土文学、“非虚构”等文坛热门话题的研究。第二、三辑分别为作家、作品论,涉及弋舟、蔡天新、笛安、石一枫、王威廉、东君等作家及其作品。第四辑,是对
《第一本》系文学评论集,分为三辑。第一辑收入文章皆为对近年若干文学现象和思潮的梳理和评价,故命名为“景观”;第二辑收入文章大多为70后、80后作家作品的评论,将他们的出现视为“事件”;第三辑收入两篇讨论文学批评理念和路径的文章,是为“方法”。另有“附录”收入随笔和访谈各一篇。
《角度与风景:对当代文学的另一种观察》收入作者近年写的部分评述性文章。这些文章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评论,也有别于寻常的新闻报道,大体上以新闻为因由,叙述为掩护,评论为标靶,重在阐明当代文学创作批评需要加强中国意识、文化意识、历史意识和世界意识。全书分为六章,所谓多一个角度,亦即多一个视界看当代文学的风景,既能让我们发现新问
本书收录万平近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全书按照内容分为三个专辑。辑为林语堂研究,第二辑为老舍研究,第三辑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及重要作家研究。从中可窥作者在现代文学研究的治学脉络,也对相关研究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书为以刊代书形式,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学术辑刊,全书按《文心雕龙》文论体系设置了“文心雕龙”“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剖情析采”“知音君子”等栏目,另增“学科纵横”“文场笔苑”两个补充栏目,力图在全面展现龙学研究成果的同时,做到“超越从西方引进的所谓文学观念,回归中国文论的语境,还原中国文论的话语体系,从而
《中国传统文论与核心价值观创造性转化及发展研究》主要从五个维度展开:前沿追踪、典籍研读、创造性转化与发展、核心价值观涵育与文化自信建构、其余相关话题思考。通过跨学科研究推动学术创新,一方面在“对话”中开拓当前中国传统文论研究的新空间;另一方面寻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研究阐发来激活传统,引导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从社会情绪入手,全面研究晚清民族主义的基本特征并追溯其源流,以此为依据探讨近代文学现象的发生。上编详述了甲午战争惨败和朝廷政治斗争的双重刺激下产生的剧烈变动:文学中大量对“陆沉”的描述表现出知识分子恐惧、激愤、绝望的紧张心理,而作为这种心理危机的反弹,“醒狮”这一昂扬的文学意象成为之后中国士人着力塑
本书从汪曾祺故乡文化,即“高邮文化”的角度对汪曾祺的文学创作进行考察,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和源远流长的高邮文化中,追寻和接近真实的汪曾祺。高邮文化作为汪曾祺自幼生长的环境、呼吸的空气,其所孕育成的深层心理、气质必然是十分强大的,在汪曾祺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都会无形而强劲地显示其存在,影响着他对各种文化资源的吐纳吸收,是汪曾
中国现代文论是传统文论现代转换的形态存在,本书侧重文化生态来整合现代文论的体系资源,从古代文论体系话语生产、文学概论的体系取向、中国文学史的体系意识三维度切入现代文论的体系世界。将错综复杂的现代文论话语纳入到现代文论的体系建构平台,展示中国现代文论继往开来的文化特质,逐层解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诸多缠夹日久的学术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