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2022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思想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并收录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基础和优势》和《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等三项重要研究成果,体现了中心对中国发展的新认识和新思考。
本书基于消费者效用模型,描述财富幻觉下的居民消费和投资决策,挖掘消费结构失衡和风险认知偏误的非理性诱因,并论证其影响机制;同时运用丰富的微观数据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并讨论对家庭债务、投资策略的影响。本课题创新性的挖掘影响我国居民行为决策的非理性特征,为国家制定政策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转型、提高居民风险认知水平等提供扎
本书共有八部分内容,具体包括:区域政府是中观经济市场主体,资源生成与供给侧三驾马车推动经济增长,斯密的第三本书与政府双重属性理论,区域政府竞争与政府超前引领,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新引擎,市场经济双重主体与中观经济三大定律,成熟市场经济是强式有为政府与强式有效市场相融合的经济,微观、中观、宏观经济行为分析与政府经济
本文采用"对象-目的-方法"的三维框架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成果转化政策组合进行评估研究,依照不同的评估目的和评估方法,得到了各自的评估结论。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评估中,主要采用定量方法中的反事实分析法对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从评估结论看,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在包括资金和人力在内的研发投入上比同条件下未享受该政策
本书聚焦跨域协同中的上海大都市圈发展这个主题,对上海大都市圈跨域协同治理的新动态和实践进展进行了专题研究,根据全球大都市圈跨域协同治理理论,总结了上海大都市圈在空间规划、基础设施与交通、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多领域跨域协同治理的重大实践与成效,提出了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推进策略。对上海大都市圈经济
本书选题是对2022年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创新政策研究,从框架上看主要包括专题研究和2022年国家和北京创新政策梳理两大部分。主要包括科技立法与政策篇、创新治理篇、产业政策篇等三个篇章, 一是科技立法与政策篇,重点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立法的可行性研究、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立法的重点问题研究、北京科技体制
本书全面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阶段应警惕的问题——资源从生产率较高产业逆向转移到生产率较低产业的“逆库兹涅茨化”,该问题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大风险而存在,必须加以防范与化解。主体内容分为六大部分,共八个章节。理论与文献综述部分包括产业结构变迁的研究动态,以及“逆库兹涅茨化”问题的理论溯源与相近研究;背景部分介绍了供
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极理论在我国得到了实际应用。增长极战略的运用意在通过极化效应使先发地区成为增长极,然后发挥其扩散效应,通过要素流动、产业转移、技术扩散及制度模仿带动其与欠发达地区的协同发展。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非常突出,如省际层面东部省份的领先发展、城际层面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的集聚发展、城乡层面城市的快速
本书在对近年详细规划编制管理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广州市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和广州市详细规划审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与评估。总结现行详细规划编制管理的成效与不足,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要求,为下一阶段的详细规划编制管理体系优化内容提供新的工作思路与模式机制。
本书作者的研究集中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执行规则、政策效果测算以及纳入宏观审慎政策后三支柱政策如何协调配合问题。特别是,围绕着近年来中国的宏观调控目标逐渐发生演变,从最初的稳增长和防通胀逐步转向稳增长和防风险,因此,作者以此为中心,拓宽开发了时变参数模型方法,对长时期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