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作者近年来有关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五次讲座的讲演辑录,均与龙纹镜相关联,分别是为了配合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湖南博物院、深圳博物馆的铜镜及其他专题文物展览而做,包括《飞龙在天:中国铜镜史上龙纹形象的三次转变》《镜中之王:淄博西汉齐王墓器物坑龙纹大方镜品鉴》《楚天汉境:湖南出土战国两汉特种工艺镜品读》《
陶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世界物质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是享誉世界的陶瓷之国,瓷器是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号。回望历史长河,千年窑火生生不息。中国瓷器的发展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至清代,制瓷水平更是达到顶峰,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官窑瓷器所取得成就更是空前绝后。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官窑瓷
本书精心挑选并收录了作者亲自拍摄的安岳石窟造像的一系列极为珍贵且具备高精度细节的照片,每一幅都力求完美呈现石刻艺术的精湛工艺与深远意蕴。同时,书中还细心地配备了简洁明了的石窟基本信息介绍,包括其建造年代、历史背景、地理位置等,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认知框架,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安岳石窟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卓越的艺
本书通过对厦门市域内现存古道、古驿站、古码头等文物遗存及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厦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地位,研究厦门古代交通的形成、演化及其对厦门本地与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探讨现存古代交通遗迹的保护与利用。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厦门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第二章厦门古代交通系统
本书拟总结厦门各个历史时期的考古发掘、考古调查所得资料,以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料为基础,梳理厦门的历史发展脉络。书中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厦门近年发现的遗址,第二章介绍厦门近年发现的墓葬,第三章介绍近年厦门的开展的考古调查,第四章综合所有的考古材料回顾厦门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轨迹。考古发现材料是一个地方历史的重要实物载体,通过
本书从文献学角度入手,首先对北朝墓志的出土、著录和流传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继而对北朝墓志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社会信息等条分缕析,最后对北朝墓志的鉴定和保护进行论述。该成果还有七个附表,依次对从十六国到北周各代墓志的著录情况进行列表展示。
本书是徐州博物馆“大汉楚王——徐州汉代楚国精品文物展”图录。徐州见证了汉代楚王国190余年的历史,保存了丰富的汉文化遗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汉风楚韵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全书精选徐州博物馆精品馆藏文物,包括形制齐备的印章、装备完善的兵马俑、精美绝伦的彩绘歌舞俑及晶莹剔透的玉器等,多角度展示徐州地区汉代楚国军事、政
苏州古城作为江南地区的文化中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结合考古及文献,苏州建城史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从寿梦至阖闾、夫差时代延及西汉晚期,其址在今胥口、木渎一带;后期是从西汉晚期至今,其址在今苏州古城区,乃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礼制性大城。本书分“吴都春秋”“古城沧桑”“东南都会”“吴都城郭”“文脉地标”“诗意江南”六个章
这是一本武王墩考古的通俗普及读物。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武王墩墓主人究竟是谁?超级青铜大鼎是否会超过铸客大鼎?新发掘出土了哪些器物?这些器物又传递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线索?文物在发掘、提取过程需要注意什么?这里还藏着怎样的历史谜团?本书汇聚多位武王墩墓的一线考古专
本书为“山东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系列丛书”第一种,是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为中心成立十周年所编辑出版的优秀案例汇编。全书遴选12个省内优秀可移动文物修复案例进行展示,旨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提升全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水平。